汽车检测站出内鬼倒卖3万条车主信息 大数据时代,如何不让个人信息“裸奔”
半岛记者孙桂东
前段时间,本报曾报道了莱西低保户个人信息被冒用一事:张先生患重病,躺在病床上近十年,却先后三次被他人冒用信息,注册了公司。半岛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市民信息泄露的情况屡见不鲜,买了房子,装修公司的电话接踵而至;孩子刚满月,就有电话推销学英语培训班……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很可能在“裸奔”,对此,我们应该怎样保护个人信息呢?
去年11月份,市民刘先生的妻子生了一个女儿。今年2月份,他忽然接到了一个推销早教的电话。“孩子才三四个月,只会哭,去了能学啥呢?”刘先生果断拒绝了这个推销。而推销远没有结束,之后又有推销母婴产品的电话等等。
市民孙先生也有着同样的遭遇,最多一次一天接到了10多个推销电话。“有推销贷款业务的,也有卖房的……”孙先生说,他在房产中介咨询过信息,之后各种推销电话就会打过来。而且,这些推销电话往往都比较精准。孙先生说,他有时在办理业务或者消费时会留下个人信息,比如身份证号、电话号码等等,而这些信息又会被不停地倒手。半岛记者通过查阅判决文书等发现,如今信息泄露的途径各种各样,而且一处信息泄露,很可能会遭遇多次转卖。
■案例一
房介盗取6万条业主资料
2016年10月以来,被告人房某在链家地产的一家店铺工作。他利用其工作上的便利,从公司的公用邮箱内下载获取业主个人信息,后于2017年上半年将命名为“某区业主”的公民个人信息文件夹提供给兼职从事房产中介业务的李某使用。胶州市公安局网警大队对被告人房某、李某的手机进行勘验检查。经整理,发现二人手机内的“某区业主”文件夹内有公民个人信息均为61896条。
另查明,2017年10月12日,被告人房某被胶州市公安局里岔派出所传唤到案,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最终,被告人房某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案例二
车主信息卖给保险公司
2016年11月份,被告人刘某利用其在青岛某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工作的便利条件,擅自将该公司电脑中的35576条公民个人信息以8000元的价格卖给在中国某保险胶州支公司工作的王某。王某又将全部信息提供给在保险公司工作的高某,高某再安排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利用该信息向外推销保险。
最终,胶州法院经过审理认为,被告人刘某违反国家规定,将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给他人,情节特别严重,其行为已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四万元;被告人刘某违法所得8000元,予以没收上缴国库。
■案例三
不同信息被用来相互交换
2014年,被告人张某某通过QQ与人交流,用九千余组企业法人信息与一网友(未查明真实身份)交换来九千二百组青岛市车主信息(包含车牌号、车主姓名、电话、家庭信息等信息)。2016年5月11日,亓某与张某某通过QQ联系,约定以600元钱购买张某某手中的9200组青岛市车主信息和百通雍翠华庭、恩马双城汇、美寓天城、米罗湾、万达城市广场、伟东幸福之城三期、保利二期、远洋风暴、卓越西海岸九个小区的业主信息1265条,以及四万余条企业员工信息。但在张某某将这些信息通过QQ邮件发送给亓某以后,亓某一直没有支付给张某某当初约定的600元钱,并将张某某的QQ好友删除。经查询全国公安综合查询系统核实,9200条的车主信息中经查证属实的有4363条。经比对,上述九个小区业主信息与调取信息相符的有909条。综上,被告人张某某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公民个人信息共计5272条。
黄岛法院经过审理认为,被告人张某某违反国家相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其行为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拘役五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千元。
■案例四
利用内部人员倒卖车辆信息
90后小伙刘某某,是平度人,他通过微信联系另一名被告人陈某某。陈某某是湖南某地交警的一名收费员。陈某某利用自己工作便利的机会,为刘某某非法查询获取公民个人车辆信息73条,刘某某以每条8~15元人民币的价格向陈某某支付费用后,又对外出售获利。
2017年3月18日至同年4月5日期间,被告人刘某某通过微信联系被告人沈某某。由沈某某利用其在交警部门工作的便利条件,为刘某某非法查询获取公民个人车辆信息741条,刘某某以每条10元人民币的价格向沈某某支付费用后,又对外出售获利。
此外,刘某某还陆续通过这样的方式,以每条10元左右的价格,从其他人手里获得这些信息,然后又对外出售获利。最终,经法院审理查明,刘某某共出售公民个人信息1147条,违法所得人民币11470元。
平度法院经过审理认为,被告人刘某某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万元。其他涉案人员也获得了相应的处罚。
■律师
谨防信息被诈骗分子利用
上海锦天城(青岛)律师事务所律师张钢说,现在信息泄露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现实生活中各种登记信息以及网络上的各种注册信息等,一旦被不法分子获取,就会有泄露的风险。而且,现在手机上很多免费小游戏,并不是以发广告为主,而真正的目的是获取每个人的信息,之后再利用这些信息来获利。个人信息一旦泄露,只要有任意一个拥有者继续传播,就无法彻底追回。
被泄露信息者轻则频繁被“精准”骚扰,垃圾短信源源不断,骚扰电话接二连三。重则会被诈骗分子利用,比如精准定位的电信诈骗案件,都是个人信息遭遇泄露后,诈骗分子获取了精准的个人信息,别人很容易知道你的准确信息,让当事人降低警惕性,从而信以为真。
张钢说,目前从法律来讲已经有相关的法律,来进行制约。泄露以及倒卖个人信息的,严重的将会被追究刑事责任,而作为互联网企业也不能任性,将个人信息随意出卖给第三方。但是,像普通人生活中遭遇的这些类似的推销电话,个人没法拿出证据证明对方是通过非法途径得到的信息,也没办法去起诉他们。如果是不停骚扰,可以报警,由公安机关介入调查。
张钢提醒,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上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个人信息的保密,不要轻易泄露,以免遇到不必要的麻烦。
新闻推荐
□金胶州/我爱金胶州/金胶州数字报记者李燕本报讯革命英烈,千秋凛然。今年9月30日,是第五个烈士纪念日,胶州市...
胶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胶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