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扭进新时代文化传承树信心 ——社会各界干部群众看演出话秧歌

金胶州 2018-09-27 08:00 大字

□金胶州/我爱金胶州/金胶州数字报记者忠亮栾敏王珊实习生孙瀚

金秋九月,第五届中国秧歌节让全国各地多支秧歌队共聚胶州,齐舞同庆,给市民带来了一场精品秧歌的视觉盛宴。本报记者采访了组织参与或者观看秧歌演出的有关文化干部、秧歌传承人和市民等,他们纷纷道出肺腑之言。

胶州市茂腔秧歌艺术保护中心主任刘宗涛介绍说:“中国秧歌节已走过了10年的历程,胶州秧歌艺术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6年,胶州秧歌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胶州市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一张重要名片。群众是非遗保护的主体,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活\’在百姓心里,才能真正‘火\’下去。我们茂腔秧歌艺术保护中心将以第五届秧歌节为契机,在传承非遗文化的同时,不断创新发展,激发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动胶州秧歌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将胶州秧歌发扬光大。”

胶州秧歌国家级传承人吴英民说:“看到第五届中国秧歌节在胶州成功举办,我特别激动。首先感谢胶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对非遗项目的关心、支持和扶持,让全国人民享受到原汁原味的秧歌文化,使胶州秧歌广泛普及,让村村有秧歌队伍,处处有唢呐声,掀起了一场胶州大秧歌普及高潮。这充分体现了我们胶州对胶州秧歌的文化自信,我们的胶州秧歌值得传承,我们能够很好地传承胶州秧歌。我作为胶州秧歌传承人,借着第五届中国秧歌节的东风承诺,今后一定认真做好传承工作,和所有秧歌传承人团结一道,积极成立秧歌剧团,把胶州秧歌传承好,使胶州秧歌绽放光彩。”

青岛市级胶州秧歌传人杨茂坤感慨地说:“胶州秧歌历史渊源悠久,东小屯村马、赵两姓为胶州秧歌的始祖,至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这期间,由于历史原因,胶州秧歌的传承曲曲折折。听见锣鼓点儿,搁下筷子搁下碗;听见秧歌唱,手中活儿放一放;看见秧歌扭,拼上老命瞅一瞅……在秧歌兴盛的上世纪20年代,没有什么娱乐活动,能看个秧歌就是普通人莫大的享受了。目前胶州秧歌在胶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风生水起,令人自豪。作为秧歌传承人,我们有责任将胶州秧歌传承下去并不断发扬光大。“

九龙街道办事处文化站站长李萍十分感慨:“今年的秧歌节在每个乡镇都安排了分会场,让更多的群众能够参与到这一盛事中来,也为本次秧歌节营造了浓厚的节会氛围。九龙街道办事处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共有来自全处的12支优秀秧歌队伍参与了九龙分会场演出,带来了他们近年来创排的《西部放歌》、《火红的秧歌扭起来》等16个秧歌精品节目。除了蕴含时代特色的新编秧歌舞蹈,还有充满乡土气息的传统胶州秧歌、秧歌小戏、旱船毛驴表演以及胶州茂腔等传统艺术,较往年相比节目形式丰富多样,更加接地气,更加贴近生活。其中秧歌小戏作为胶州秧歌的组成部分,值得传承和挖掘。同时结合农民丰收节,组织群众创排了秧歌小戏《月下收麦》,将秧歌表演与农业生产相结合,体现了农耕文化的悠久厚重。”

香港路小学学生王茂榕是秧歌舞蹈《秧歌乡的孩子们》中的小演员,她说:“这次能参加第五届中国秧歌节,我十分地开心、骄傲。我和同学们一整个暑假都在辛苦训练,跟着老艺人学习秧歌基本功。特别是参加完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开幕式表演和第五届中国秧歌节后,我深深感受到了胶州秧歌作为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并且越来越喜欢胶州秧歌了,今后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学习胶州秧歌,做胶州秧歌的小小传承人。”

阜安街道办事处大同居委会居民陈彩玲赞叹道:“先前对秧歌不热衷,观看了20号晚上的开幕式,才发现秧歌是如此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回忆起来,还真是有开眼界、很过瘾的感觉。现在胶州楼房高了,道路宽了,城市更漂亮了,人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了,扭起秧歌来更带劲了。尤其是胶州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后,市民更有面子,笑容更加灿烂了,扭起‘三道弯\’,更有韵味。今后俺也想跟着学学怎样扭秧歌。”

新闻推荐

女子突发急症晕厥执勤交警及时救助

□半岛记者刘玉凡通讯员李钢报道本报9月26日讯9月25日下午4时15分许,青岛西执法站外响起了一阵急促的车辆鸣笛声...

胶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胶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