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秧歌走进校园

青岛早报 2018-09-21 05:15 大字

[摘要]传承

昨天,记者了解到,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胶州市现已全面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专门编写了适合学生使用的秧歌课本,录制了教学视频,还在当地126所中小学开设了秧歌基础课程或选修课,成立了两百多支学生秧歌队,建立校园传统文化基地60余个。同时,胶州市把秧歌老艺人、各级非遗传承人分配到各个镇办,手把手地传艺。一些农村学校更是进一步创新,用专家编排的现代秧歌舞代替了枯燥的课间操。

现在,胶州秧歌在校园实现了有效传承、蓬勃发展和再度重生,比如,胶州市常州路小学表演的秧歌 《喜洋洋》和《豪情鞭鼓俏秧歌》,参加了由中国舞协与央视《舞蹈世界》栏目组联合制作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展演,获得第一名。胶州市职教中心参演的《豪情鞭鼓俏秧歌》参加了教育部主办的第四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节,荣获艺术表演一等奖、优秀创作奖、精神风貌奖和指导教师奖四项大奖。胶州市三里河小学原创的秧歌舞蹈登上了全国中小学生春晚舞台。在全市设立村庄(社区)秧歌传承基地65个,市民已成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力军。

在创新理念引领下,《秧歌乡的故事》《猪王娶亲》《丰收的喜悦》《菜园童趣》《樱桃红了》等一批采用胶州秧歌元素编创、特色鲜明、故事饱满的原创秧歌戏纷纷涌现,这些原创秧歌作品不仅与传统文化结合,还与胶州本地特色相结合。如《秧歌乡的故事》讲述了新机场落户胶州后的拆迁趣事,《猪王娶亲》在秧歌里加入了里岔黑猪这个地方特色农产品,《丰收的喜悦》和《菜园童趣》则加入了胶州大白菜这个元素。这些创新形式让胶州秧歌的发展进入了良性循环。

如今的胶州,每当夜幕降临,当地811个村居的文体广场上活跃着800多支秧歌队,无论耄耋老人还是稚嫩幼童,人人都能跟着音乐扭上几段胶州秧歌。 “可以说,胶州秧歌保存了整个胶东地区民族的深沉记忆,成为一个民族的性格、审美价值及追求的浓缩和体现。 ”胶州秧歌国家级传承人吴英民说。

新闻推荐

胶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召开

□金胶州/我爱金胶州/金胶州数字报记者陈凯本报讯9月19日,市委书记、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孙永红在市级...

胶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胶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