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梦起航,“双创”风景这边独好 高新区举办2018“创客中国”军民融合专题赛全国总决赛,创新创业升级“新样本”

半岛都市报 2018-09-20 05:01 大字

部分获奖创客上台领奖。海创汇供图

获得此次大赛一等奖的普宙无人机。杨青陈昱昊摄

双创”下半场,该如何突围,专家分享诸多新鲜论点。海创汇供图

盘谷创客空间。杨文祥摄半岛记者胡蕾

9月12日,2018“创客中国”军民融合专题赛全国总决赛在青岛高新区盘谷创客空间举行,来自全国16个省市的60个决赛晋级项目展开终极角逐,一批创客精英和众多优质项目脱颖而出,其中普宙无人机获得一等奖。

一场高规格的创客大赛也让青岛高新区再次成为焦点。创新创业是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大动力。近年来,青岛高新区围绕软件信息、智能制造与新材料等六大主导产业布局,积极推进产业育成。在各类众创空间、孵化器助力之下,创新创业项目“百花齐放”。另外,一系列扶持创新创业举措的实施,让青岛高新区成为人才、技术、资本等有利资源的聚集地,创新创业先导区优势越发明显。

现场直击亮点纷呈,“高精尖”唱主角

本次大赛围绕人工智能、医疗医药、信息互联网、航空航天、特种装备、新材料等军民融合重点领域,自7月底面向全国征集项目,本次入围总决赛的60个项目是通过工信部官网专家初赛评审等严格程序从全国245个报名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的。最终经过激烈角逐,普宙无人机获得一等奖,微型、小型涡喷发动机军民应用项目、一种军民两用的特种防护材料、军用多用途石墨烯基铅碳储能电容电池等3个项目获二等奖,海上WiFi/互联网航运大数据平台等8个项目获三等奖。赛后,普宙无人机等8个参赛项目与青岛高新区签订落地意向协议,将有机会获得高新区最高50万元落地创业启动资金、免费办公场所、“产业+金融”双导师、人才公寓等全方位创业配套支持。

无人机引领科技时尚生活

无人机这一“会飞的望远镜”是不少摄影爱好者的宠爱之物,本次大赛荣获一等奖的普宙无人机项目以更加小巧便携的“精致”形象亮相,获得了现场评委的一致认可。

项目负责人武儒翊介绍,智能化高端无人机的核心竞争力是掌握完整的分项技术和单芯片集成技术,目前全球仅有大疆和普宙两家公司掌握该技术。而且公司核心团队主持完成过多项军用飞行器、高科技制导武器等军工产品的设计与研发,依靠公司强大的研发实力与高达2.4亿的研发投资,目前公司已经有106项专利获得授权,多款无人机产品问世。

比赛现场,武儒翊着重介绍了一款名为“O2”的民用无人机,该产品应用了全球首创的滑道式折叠机臂,折叠后仅有成人的手掌大小,合理规避了桨叶外露等问题。另外一款名为“鹏”的无人机,打造了一个开放式平台,用户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和应用场景,装配不同的拍摄设备,无人机折叠后仅有A4纸大小,可以实现35分钟续航,10公里图传。

石墨烯电池市场前景被看好

自从石墨烯2004年首次被分离出来,2010年石墨烯发现者获得诺贝尔奖,这一新材料就受到研究和产业领域的极大热捧。大赛现场,退伍军人陈洋代表团队带来了他们的石墨烯电池项目——“军用多用途石墨烯基铅碳储能电容电池”。

据介绍,这款固体储能电池与传统的铅酸电池相比,具有性能稳定、质量轻、能量密度大、使用寿命长、温度适应性宽等显著优点。由于电池是固体,在遭受外部破坏的情况下,电池不漏液、不爆炸,没有有害液体和气体生成,而且在损伤不严重的情况下,可以正常使用。路演现场,陈洋说,不管是常规潜艇,还是核动力潜艇,在水下只有电能可以使用。潜艇在水下非常安全,就像“在游泳池里找一粒黑芝麻一样”,潜艇最危险、最脆弱的时候,就是浮到水面的时候,使用石墨烯电池,可以大大增强潜艇的水下续航能力,从而减少危险。

“我们的汽车经常在冬天打不着火,原因就是电池中的液体在低温环境下不能正常工作,而我们这种石墨烯电池在某新型战车上应用过,零下45℃的极寒天气,战车静止72小时,一次打火成功。”陈洋说,目前公司的生产线已经在四川落成,每年可以生产60万块石墨烯电池,但市场的需求量非常大,需要资金继续扩大生产规模。

VR多维系统瞄准军民融合领域

“比如,在科学课上,为了探究蚂蚁的洞穴,我们就可以利用VR技术,让小朋友戴上头盔,从一只蚂蚁的视角去探索洞穴。”在众多军民融合项目中,一款VR多维教育系统颇为引人注目,这是一款集硬件、软件与内容于一体的教育产品。青岛智海云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李晓刚告诉记者,目前他们研发的这款产品已经在全国70多所中小学推广应用。

在教育市场之外,智海云天也是国内首批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到军民融合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VR多维系统不仅仅可以面向传统院校,还可以应用于军事学校以及部队作业,通过定制化的手段,实现教育模拟、军事演练模拟、训练仿真。运用VR技术模拟军事装备零部件的维修步骤和方法,模拟野外生存、跳伞等军事训练场景,解决了军事装备维修训练方法较少及军事训练场景限制的问题,有效提高了训练效率和训练质量,降低了训练费用,同时将各种实装训练的不安全因素降至最低。

多功能联合挖掘系统解决河道清淤难题

早年留学日本的徐少钢博士今年已经61岁,他带来了拥有自主发明专利的项目“大跨度多功能联合挖掘系统”,该项目是一种可在任何水系状态、任何地质条件下进行水下物料清理、挖掘、清淤、疏浚工程的联合工程装备,在国内研发基地已经成功实施且在国外有成熟的应用案例。该设备的显著特点是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覆盖面积大且环保节能,运行操作时不受场地条件的限制,可以实现四季全天候,360度旋转工作。

徐少钢告诉记者,他研发的这套技术设备在国外已经应用得相当成熟,在河道清淤等水利工程方面有很大优势,而且这项技术是属于他个人的发明专利,当他发现国内还没有用上这项技术时,非常急迫地想要把技术带回国内并推广使用。

大赛幕后高新区打造创新创业先导区

青岛高新区连续四年开展“蓝贝创客计划”国际创新创业大赛,通过“以赛招商”的方式吸引200余个优质双创项目落地孵化,科技型企业总数突破1800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63家。

作为本次大赛的主办方之一,青岛高新区再次展现出“双创”的活力与氛围。近年来,获批建设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山东半岛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力打造创新创业先导区,胶州湾北岸的这片沃土在创新引领之下,正在强势崛起。青岛高新区通过不断完善创新创业环境,构建支撑平台,优化发展生态,着力打造双创服务品牌,促动着“双创”的升级,引领着产业的变革。

载体建设:

220万㎡孵化载体建成投入使用

从0到220万㎡,一座孵化创新创业的“梦工厂”赫然诞生。为推动创新创业与产业发展,青岛高新区在载体建设方面制订了“千万平米”载体工程推进方案,大力推进“三个一百”行动计划,计划用五年时间全力打造1000万平米的孵化载体。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孵化载体约220万平米,其中,蓝贝创新园新获批国家工信部“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北科建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获批科技部“国家级孵化器”、青软实训获批国家教育部“全国高校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留创园获批省人社厅“省级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示范园”。高新区累计认定的区级以上孵化载体共37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16家。一批以蓝贝创新园、工研院等为标杆,能够满足不同成长阶段项目孵化需求的优质孵化载体在高新区建成并投入使用。

根据主管部门不同,这些大大小小的创新创业孵化载体都有着不同的定位和“标签”,比如,盘谷创客空间定位为标杆型的创业苗圃,蓝色人才港是海外留学人员等高层次人才为主的标杆型孵化器,智造工场则是承载新兴产业为主的标杆型加速器。

链条孵化:

三个“苹果”,梯度、精准培育

以创新驱动发展,高新区采取多种措施对中小微企业、孵化机构等进行鼓励和支持,为创新创业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在创客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从初创期到成长期的不同阶段,从创客孵化到毕业所需的产品设计、产品模型制作、技术完善、融资对接、沟通交流等各个环节,创客只要带着想法来到青岛高新区,都能得到全方位支持。

高新区构筑“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创新孵化加速体系,根据企业所处阶段,将项目分为初创期“青苹果”计划、成长期“红苹果”计划及产业化阶段“金苹果”计划。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梯度、精准培育企业做大做强,已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63家、创新型企业137家、科技型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千帆企业182家、“千帆计划”入库企业374家,孵化载体内挂牌企业31家;集聚院士30位、“千人计划”专家60位,各类高层次人才5100余人,双创资源集聚高地迅速崛起。

体制创新:

先行先试、敢行敢试

近年来,青岛高新区不断加大对孵化载体、创客计划的扶持力度,着力搭建满足创客创业及企业发展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打造“蓝贝”创新创业服务品牌,在体制机制创新、科技政策先行先试、高端人才聚集、科技金融融合等多个方面进行突破。比如,在资金和配套支持方面,除了常规的三年办公场所免费、产业+金融双导师以及人才公寓、免费班车这些基础支持外,高新区还会组织专业的评委机构和创投机构对企业进行筛选,落地到高新区的企业一次性给予5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

先行先试、敢行敢试。为推进区域“双创”工作进一步升级,青岛高新区接连出台相关政策,为各类孵化载体区级认定及健康成长、项目创新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另外还加强孵化载体招商引资和项目培育奖补力度,引导孵化器“做厚、做实”里子、“多出、优出”果子。一系列创新举措的出台和实施,为高新区吸引了1800多个创新创业项目,让青岛高新区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创聚集地。

下一步,高新区将继续加快完善园区功能,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努力为广大中小微企业和创客提供更加便利、更加优惠、更加安心的创新创业政策和环境,让广大创客在这里最大限度地发挥才智、实现梦想,让青岛高新区成为全国驰名的“双创”培育摇篮。

深度剖析“双创”下半场该如何突围?

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自此,“双创”这股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激活了大众的创新创业热情,创业热潮在中国大地蓬勃兴起。然而,随着孵化器、孵化空间的爆发式增长,如今的“双创”已经到了大浪淘沙的市场洗牌阶段,走过了轰轰烈烈的上半场,在目前国内外创新创业形势变革的新时期,该如何打造“双创”的升级版,如何在“双创”下半场实现突围,成为每一个创客、投资人、孵化机构和政府要思考的重要议题。在与大赛同期进行的2018中国创新发展创业生态论坛上,海创汇总经理刘长文与启迪之星董事长、启迪控股副总裁张金生,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CEO王健,京东云事业部产业创新中心总经理刘向锋,三一众创总经理、三一创投创始人陆犇,500Startups中国创投合伙人王俞又等几位行业专家现场分享了关于国内创新创业的诸多新鲜论点。

观点一:

投资人更青睐成熟型创业者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离不开一个“众”字,不管是大学生、留学归国人员,还是企业的科研人员、技术骨干等,都可以参与创新创业,可以说是“草根”与“精英”并肩,同台竞技。然而随着“双创”风潮的演进,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从双创元年到现在,创业者群体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高管等资深创业者越来越多。

专家介绍,在“双创”早期,草根创业、大学生创业居多,常常是一个人带着一个想法,或许只有几页纸,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甚至不知道市场在哪、客户在哪,凭着一腔热情就找到投资人,把自己的项目估值好几个亿;而现在的创业者很多都是有大型企业工作经验的高管或者技术骨干,创业想法更加成熟,对市场、技术优势分析得很清楚,也更加理性。因此,这类资深创业者的项目也更容易落地,创业成功率会更高一些。现场有专家直言,“未来草根创业将会很难”。

观点二:

做孵化器,投资是“必选项”

除了创业者群体的变化,专家指出,随着这几年的发展,创业服务机构也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早期孵化器等创业服务平台大量兴起的时期,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有的孵化器沦为“物业公司”,能提供的服务非常有限。而随着市场洗牌,要求孵化器不仅能够提供物理空间,更能提供各类资源。目前许多行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逐步开始做产业孵化,就是因为其背后可以提供各类市场或技术资源,有利于初创企业的发展。

另外,专家指出,做孵化器本身也是一种创业,想要通过孵化服务挣钱非常困难,目前来看,投资或将成为做孵化器的“必选项”。因为对早期创业者而言,最缺的就是资金,创业服务机构想从创业者身上赚钱着实困难,不少服务机构选择免费提供各类基础服务,以投资入股的方式来实现盈利。

观点三:

科技创新型项目成“风向标”

随着经济下行、资本寒冬的大环境影响,投资人对创业项目的选择将会更加慎重,至于哪类项目更容易受到青睐,本没有唯一的答案,专家指出,选择投资哪一类项目要根据创业服务平台的特点、资源、股东等各方面情况来确定。

而随着企业高管、大学教授、海归人才等这些持有核心技术的人才拥入创业队伍,高科技高质量的项目不断涌现,相较于早期的模式创新类项目,如今,投资人和创业服务机构更加注重技术创新类项目,强调项目的技术门槛。同时,有专家也指出,在选择投资项目的时候,尤其是早期天使轮投资,最重要的一点是信任,只有在信任的基础上,才能快速推进项目,因此投资人会有“校友经济”的考量,更加青睐校友创业者的项目。

■相关链接

“市长杯”创新大赛高新区再获金奖另两项目分获大赛银、铜奖,获奖数量占大赛一半

□半岛记者胡蕾通讯员刘裕

9月13日,2018创客中国(青岛赛区)暨第四届“市长杯”华通资本创业家小微企业创新大赛在海尔全球创新模式研究中心(冰山之角)展开“冰山论剑”。经过激烈角逐,青岛高新区在孵项目抗肿瘤生物新药“KLT-1101”最终脱颖而出,拔得大赛头筹。这是继去年“石墨烯导静电轮胎”项目之后,“市长杯”创新大赛金奖再次花落高新区。此外,高新区超低浓度紫外差分烟气分析仪研发与产业化、云端化网联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平行驾驶等两个项目分获大赛银、铜奖,获奖数量占大赛一半。

本次获得金奖的抗肿瘤生物新药“KLT-1101”项目,由青岛高新区康立泰药业“千人计划”专家赵毅博士团队研发,作为一类新药,KLT-1101主要针对癌症患者放化疗之后产生的白细胞、血小板下降等问题,促进全血象恢复,从而提高病人的免疫力,同时还能一定程度抑制癌细胞生长。目前,产品已获得国家批复,马上进入临床阶段,业内预估该药品上市将撬动10亿美元医药市场。

据悉,青岛市“市长杯”小微企业创新大赛已连续组织举办了四届。“市长杯”是青岛市十大双创服务品牌之一,“市长杯”创新大赛已成为“创客中国”区域赛的一个成功典范。高新区创新创业项目连续包揽历届大赛金、银、铜等全部奖项,本届大赛决赛晋级及获奖数量、水平更是全市之最,体现了高新区小微企业良好的创新发展势头,也凸显了高新区强大的项目孵化与培育能力。

新闻推荐

倒计时、抠动作,小演员平均年龄10岁,每天放学后排练3个多小时,手脚磨起泡不叫苦不叫累胶州市3支队伍参加开幕式演出

□金胶州/我爱金胶州/金胶州数字报记者李凤艳笔者从第五届中国秧歌节活动组委会了解到,将于9月20晚上举行的开幕...

胶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胶州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