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英民:钟情秧歌 世代传承
倾情说戏忠亮王珊
“不忘初心力量大,胶东处处搞绿化,条条大路修得好,美丽乡村人人夸。”唢呐一响,二胡紧跟而上,伴着小镲、大钹等乐器,男女主角依次入场,步履轻盈,边扭边舞,一出欢快热闹、有唱有跳的胶州秧歌小戏正在紧张地排练中。
在大半窑村新时代文明实践胶东分中心的排演室里,64岁的胶州秧歌国家级传承人吴英民正带领着队员们紧锣密鼓地排练着秧歌小戏《夸夸农村新变化》。这一个多月,为了这出自编自导自演的秧歌小戏能在即将到来的秧歌节上有好的反响,吴英民和队员们只要一有时间,就聚在一起排练。吴英民说,一出几分钟长的秧歌小戏,看似简单,排练中要面对的问题也不少。乐器师傅之间的默契配合尤为重要,负责吹唢呐的刘本喜和吹奏二胡的孙林红在正式排练前,就开始了自己的练习。唢呐一吹,二胡应该在什么时候加入才能好听不突兀,光这一个节拍,两人琢磨了很长时间。乐器师傅一人身兼数职,辛廷林在队伍中是打大钹的,他今天还承担起小镲演奏的任务,保证了排练顺利进行。而演员既要和乐器师傅配合好,在哪个节奏点上做什么动作,声音结束时定格动作的“稳准狠”,也要考虑到演员间的相互配合,动作怎么做才好看,整齐划一又有各自美感,这些都要经过相互间的细细打磨,也是整个团队的默契体现。吴英民告诉记者:“我们这次受邀参加秧歌节,就想把最好的演出带给观众,让观众看到最原汁原味的胶州秧歌小戏,让观众喜欢上、爱上胶州秧歌小戏。”
“民间艺人把传承看得比生命还重。”吴英民告诉记者,35年前,他的老师李敬贤对胶州秧歌失传的可惜和担忧让他感触很深,决定接下老师的班,成为胶州秧歌的下一代传承人。这些年,吴英民为了胶州秧歌的传承,做了很多工作。1988年,吴英民在斜沟村小学四五年级的孩子中组建了第一支秧歌队;1990年,筹资成立胶州第一个秧歌剧团,演员全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农闲时就聚集在吴英民家里,编排节目。1994年,吴英民一家被市委宣传部授予“秧歌世家”称号。1995年著名演员盖丽丽邀请吴英民及他的秧歌队同台表演。1996年作为青岛地区唯一的一支秧歌队,赴济南参加齐鲁民间艺术展演,原汁原味的艺术表演让观众领略了胶州秧歌的魅力,引起了极大轰动,连续演出三十多场,并受到了省委领导的接见。1998年,经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辑部邀请,吴英民及他的秧歌学员到北京舞蹈学院传授胶州秧歌。2006年,在政府的牵头下,吴英民担起重任,协助建立了“村村秧歌队”。半年多的时间,几乎每个村子都建立了自己的秧歌队。打那时候起,到各村指导秧歌队训练成了吴英民的“家常便饭”。
现在吴英民的三个女儿也都继承“父业”,深深热爱着胶州秧歌,是吴英民传承胶州秧歌过程中最好的帮手。
“我外孙女权慧琳,今年六月份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开幕式上参加了《齐风鲁韵》秧歌舞表演,表演的太好太棒了!”提到自己的外孙女权慧琳,吴英民满是骄傲。今年十岁的权慧琳可以说是胶州秧歌的“老演员”了,第一次模仿秧歌动作时才二十几个月,四岁正式学习秧歌,六岁起就经常登台演出。
与秧歌为伴的五十多年里,吴英民经历了胶州秧歌发展的起起伏伏,看到一家三代对胶州秧歌的热爱,看着政府对胶州秧歌文化的重视和保护,再看到胶州人民扭着跳着对胶州秧歌的赞美和喜爱,吴英民自信满满地说:“胶州秧歌一定不会失传。”
新闻推荐
9月10日,第五届中国秧歌节筹备工作调度会在市级机关办公大楼召开。市领导张友玉、马锦秀、高燕出席会议。市委副书记...
胶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胶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