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莱民间礼乐 马店尹家礼乐班(下)

金胶州 2018-08-29 08:18 大字

尹家班礼乐吹奏在民国年间相当有名。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前,胶州北乡民间大户人家大凡操办婚事,在新媳妇过门的前天晚上,都要请尹家班来演奏助兴,名之曰“闹房”。他们一行六个人,分工明确:尹光金吹奏大、小喇叭,尹光银操琴,三弟尹光财捧笙,四弟尹光宝吹管子,另有一人掌鼓板,一人打鼓、镲、筛锣。掌鼓板的就是乐队总指挥,必须根据掌鼓板敲打的节奏进行,这样演奏出来的音响效果,才会协调齐整。闹房时,院子中间放一张八仙桌,六个人围桌而坐,各自演奏,或鼓,或铜锣,或铜镲,或喇叭,配合的相当默契。看热闹的人满为患,屋里屋外都挤得水泄不通。演奏过程中,兄弟四人还要变换着许多种乐器演奏,或小唢呐,或笙,或管子,还有二胡、京胡等。除了演奏喜庆名曲外,还演奏许多经典的传统剧目,其中戏曲人物的说唱,皆靠乐器发出的声音来表达,趣味盎然。

演奏兴起时,尹家大哥、二哥干脆脱掉上衣,光着膀子,高擎着唢呐,嘴里含着哨子,两个腮帮子一鼓一缩的,好像雨后的青蛙,发出了奇妙的声响,随着腮帮子的凸起凹进,汗水也便从额头和鬓角流淌下来。如果喜主家聘请两个礼乐队时,此时尹家大哥便拿出自己的看家本事,先是两个嘴角上的唢呐齐吹,然后又把两支唢呐插入左右鼻孔双吹,并得意地点燃两支香烟,分别含在两个嘴角继续吹奏。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两只唢呐依旧在吹,两支香烟依旧在燃烧。如此这般地数次,引起一片欢呼声,人们惊叹不已!

接着二哥尹光银操琴伴奏,尹光金用大锁呐吹奏京剧《凤还巢》唱腔,用音调塑造各种角色,声音惟妙惟肖,博得阵阵喝彩声。

第二天一早,新郎家要迎娶新媳妇了,鼓乐班便跟随迎亲的轿子同时出发,去的时候无需吹奏,在新媳妇上轿时掌大号,中途路过的村庄街道,都要吹奏大唢呐。轿子走进新郎村时,大唢呐吹奏的更欢。轿子在“踩街”时,夹道围观的人们摩肩擦背,水泄不通。尹家兄弟们眯缝着双眼仰着头,两个腮帮子一鼓一鼓的,憋足了力气吹奏,有时把铜喇叭口一再上扬,使喇叭的声音更加宏亮,直到新娘与新郎拜了天地走进洞房时方止。尹家兄弟庆贺喜事一般演奏《百鸟朝凤》、《大登殿》、《八仙过海》、《凤还巢》等曲目。尹家班另一个业务就是为办白事吹奏。办白事时,丧主一般在门前搭一棚子,名曰“鼓乐楼子”,中间放一张八仙桌,礼乐班围坐四周,丧主摆设酒肴,吹奏者分时段吃酒吹奏。出殡日是尹家四兄弟演奏的高潮,他们走在送葬队伍的前面,敲锣打鼓,尽情演奏,多演奏一些悲剧类传统剧目,《窦娥冤》、《孟姜女哭长城》等。由于《哭长城》奏的是低沉音、慢节奏,加上孝子贤孙撕肝裂肺的哭声,一下就能把人带入悲伤凄凉的氛围。相传青岛瑞蚨祥的老板为父亲办丧事,聘请了二十棚礼乐班,其中尹家礼乐班就是首聘之一。

文化大革命时期,大兴破除四旧之风,娶媳妇坐轿子、出殡用的棺罩被一并革除掉。民间鼓乐演奏也随着销声匿迹。直到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后,这些习俗才在民间重现,鼓乐演奏又有了市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地兴起了广场舞、扭秧歌、舞狮子、跑旱船等新的群体性民间娱乐形式,取代了民间传统的礼仪演奏方式,从事礼乐吹奏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了。目前尹家仅有二名后人师承祖业。

(张忠健整理)

新闻推荐

青岛市副市长张德平来胶调研

8月28日,青岛市副市长张德平来胶州市调研“三去一降一补”暨工业经济运行工作,市委书记孙永红陪同调研,并介绍了胶州市...

胶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胶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