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出台“十大行动计划”振兴国医 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
◆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其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7月4日,青岛市深化中医药综合改革振兴国医行动现场推进会透露,青岛已于今年5月印发《青岛市深化中医药综合改革振兴国医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提出“十大行动计划”,更深层次推动中医药改革和发展。
□本报记者肖芳
中医药发展成就喜人
如今,走进李沧区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任何一个,都能找到装修古朴、草药飘香的国医馆。无论是煎药机、火罐、三棱针、艾灸盒、梅花针等传统中医工具,还是体质辨识仪、骨密度仪、康复治疗仪等现代中医诊疗设备,这里一应俱全。居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方便地享受到中医药服务。
这得益于青岛近两年来下大力气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2016年初,青岛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第二批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探索振兴国医之路,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绩。例如:
引进了一批国医大师——通过实施中医药“十百千万”工程,柔性引进了包括10位国医大师在内的80位知名中医药专家,建立了全国知名中医药专家门诊“杏林苑”;
推进了中医医保改革——在全国率先选择10个中医门诊优势病种纳入统筹支付范围并按病种结算或日间病房管理,率先实施中医专家存案制度,率先实行中医医疗质量信誉等级评定制度,率先将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列入区市党委、政府人口计划生育目标责任考核,率先开展了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全域调查;
提升了中医药服务能力——新建中医医院12所、中医医养结合医院4所;备案中医诊所32个,建成了146个国医馆、152个中医专病(专技)特色门诊,成立了由37家单位组成的中医药发展集团。
振兴国医挑战重重
成就不俗,但挑战并存。青岛市卫生计生委主任、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杨锡祥表示,随着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步入深水区,中医药发展的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医药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瓶颈,也面临新起点、新机遇、新局面。
目前,青岛中医药振兴发展面临的新挑战突出表现在几个方面:
服务体系不健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仍然较弱,部分综合(专科)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资源配置不达标,区(市)级中医医院建设投入不足,胶州市中医医院尚未投入运行;
政策落实不给力——上级已经出台的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没有完全落实,比如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对中医医院的倾斜政策落实不够,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争取政府支持以及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力度尚需加强;
高层次人才匮乏——亟须大力引进培养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基层实用人才以及中药、儿科、妇科、治未病、中医护理等方面的人才;
中医药特色优势淡化——老中医药专家很多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得不到有效传承,一些民间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挖掘推广总结不够,濒临失传;
发展方式相对单一——在延长中医药服务链条、推动科技进步、产业化聚集与文化引领等方面亟须创新体制机制,真正实现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十大行动计划”
困难重重,但必须迎难而上。作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青岛承担着攻坚克难、打造样板的重任和使命。根据《青岛市深化中医药综合改革振兴国医行动计划(2018-2020年)》,到2020年,青岛的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将取得突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
为此,青岛明确提出“十大行动计划”,推进深化中医药综合改革,振兴国医。它们分别是:开展中医药综合改革再深化行动,落实完善中医药扶持政策;开展“卓越中医”行动,夯实中医药发展的人才支撑体系;开展中医临床优势培育行动,打造中医技术高地;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实现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全覆盖”;开展全民养生保健行动,打造全生命周期中医药“治未病”服务体系;开展中西合璧行动,推进中西医临床协同发展;开展社会办中医试点行动,释放社会办中医活力;开展“中医药+”行动,拉伸中医药服务链条;开展中医医疗质量与服务双提升行动,实施中医医疗质量的量化分级管理;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双创”行动,营造中医药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杨锡祥表示,青岛将落实中医药财政投入扶持措施,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推进“十大行动计划”实施。具体说来,在中医发展基金、重点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专项资金、中医发展专项资金安排上,将对深化中医药综合改革振兴国医行动的项目予以重点支持,项目单位要按照不低于1:1的比例落实配套资金。
新闻推荐
智慧物流小镇助力“货通天下” 位于胶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1504亩将于2022年全面建成
青岛智慧物流小镇效果图。青岛公路港提供半岛全媒体记者娄花半岛记者7月9日采访获悉,位于胶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
胶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胶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