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八景漫话(六)

金胶州 2018-05-10 08:58 大字
高祀祖

庸生古庙。其遗址在今胶北街道办事处砚里庄村后濯砚湖畔。庸生,名庸谭,汉代大经学家,汉宣帝年间,居住在今胶北街道办事处的庸村和砚里庄一带,世称“胶东庸生”。庸谭的最大历史功绩是整理和传承古文《尚书》和《齐论语》。相传,汉代,孔宅修缮时从夹壁中找出一批竹简,是避秦始皇焚书坑儒之祸藏出来的,系《尚书》和《论语》等典籍的古文本,皆蝌蚪文字,不能识。孔子后裔孔安国改写成隶书,始能读。孔安国传授给家人和司马迁、都尉朝。都尉朝又授给庸谭,庸谭又传授给胡常、张禹等人。庸谭不慕名利,布衣一生,除在民间传经授业外,决心整理好古文《尚书》《论语》等典籍。于是他便在砚水湖畔搭起草庐,传授弟子,著书立说,正如光绪十九年(1893年)《重修庸生祠碑》称赞庸生历史功绩所说:”……汉代诸儒去古不远,皆亲得七十子真传,而当秦火以后,经学在绝续之交,则诸儒讲经视七十子尤难。庸生乘绝学于东海之滨,特立独行,孑然一身,而《尚书》《论语》两经赖以不坠,是庸生一人为唐虞三代式微道统之所寄,即孔门高弟子也……”

双岭烈女双冢,相传为王氏烈女墓。《大明一统志》卷二十五《烈女·王氏双女》载:“胶州人,宋靖康年间,王氏姊妹与姑避难,为虏所获,虏见二女美,欲挟以行,二女绐曰:‘放姑还,当从汝。\’虏即纵姑去。二女行至途中,相谓曰:‘我阀阅家,岂为贼所污?\’俱投海而死,其亲属收其尸而埋之,曰‘双女冢\’。”永乐年间修订“胶州八景”时,崇其忠孝节烈,被选为“八景”之一,学正王振宗写诗赞曰:“郭外青山势孤耸,寒天落日明荒冢。当年二女冰骨埋,兽石嵯峨碧云拥。马鬣年深春草长,至今贞节凌秋霜。惆怅芳魂招不起,沧溟万里空茫茫。”

云溪晚钓,指在胶城云溪河上傍晚的垂钓。云溪河是胶州城的母亲河,宋元明清时期,胶州地区雨量充沛,云溪河水流量比现在大得多,清代小船沿云溪河仍能开到通济桥。当年河水清澈见底,清凉甘洌。每当傍晚,河边美女少妇浣纱,渔翁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或在河边,或乘小舟,悠闲地垂钓,组成一副美丽的水墨画长卷。“云溪晚钓”就是这一美景的缩影。王振宗写诗赞曰:“素练澄澄秋万里,云溪派接东溟水。白头渔夫了无忧,一竿独钓斜阳里。孤鹭横飞天宇宽,绿蓑不怕秋风寒。得鱼何处卧明月,扁舟夜泊芦花滩。”

慈云晓钟。慈云寺遗址位于今寺门首路东头路北,昔阜安街道办事处办公楼及其附近,占地约10亩,为胶州巨刹。《增修胶志》载:“为寺庙之最庄严者”,建于晚唐大顺元年(890年),距今已一千一百余年的历史。建筑规模宏大,主体建筑为三殿两厢:天王殿、毗卢殿、大雄宝典;东厢观音殿、西厢地藏殿。另有诸多经楼、藏经楼、钟楼等,僧众近百名。整座寺庙布局严谨,院内古柏、银杏树参天,庄严肃穆,特有风采。每当五更清晨,玉露华飞,霜气清朗,残月未消,散吏高眠,周围一片静谧,佛钟响起,老僧入定参禅,众僧在木鱼、钟磬的伴奏下诵经祈祷。金碧楼台之上,佛声入耳,真是板桥镇一道独具魅力的风景。学正王振宗赞“慈云晓钟”诗,将这一幽静的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诗曰:“朱幡宝盖火煜煜,金碧楼台耀清旭。大风吹出五更钟,散吏高眠犹未足。玉露华飞霜气清,蒲牢吼海蛟龙惊。老僧入定俏无语,桫椤影转残月明。”

(待续)

新闻推荐

胶州的“四奇”

吴斌所谓“四奇”是指“城隍在城外,豆腐泡着卖,内城无北门,水门堵起来。”一、城隍在城外。一般的县城的衙门和城隍庙,都是建在城里,而且相距不远。原因是衙门(县知事)主管阳间事宜,而城隍...

胶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胶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