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工诗,冠绝一世

半岛都市报 2018-03-07 18:35 大字

半岛全媒体记者张文艳

“这个女子不简单”,在采访中,每个知道李长霞的人几乎都得出这一结论。

李长霞字德霄,号锜斋,清末掖县(今菜州市)人,婚后占籍胶州,乃清末北方文坛颇有声望的女诗人、女学者。她出身书香门第,祖父、父亲、兄弟皆博学多才;她博学工诗,有“诗古文词,冠绝一世”的美誉,;她精通经史、训诂、音韵,著有《文选详注》八卷;她注重子女教育,二子皆为进士,二女也成为胶州有名的才女。本期,我们认识一位不凡的女子,解读她不凡的一生。

1825年,清道光五年。

一日,一道霞光照亮天空。莱州府掖县李家迎来了一位千金,李图(字少伯)看着女儿稚嫩的小脸,甚是欢喜。李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文化官宦世家,在重男轻女的社会风气中,显得特立独行。因为,在他们的眼里,“女子有才也是德”。

李图的父亲李兆元,字勺洋,少负高才,留心古学,乾隆己卯年拔贡,甲寅年中举,以县令拣发豫省,做官期间以断案高手扬名,著有《古本大学诂略》、《中庸贯说》、《十二笔舫杂录》等,被后人赞为“楷法不师晋与唐,耆英社记出元常。诗才脍炙乡人口,前有渔洋后勺洋”(刘松年作《咏李兆元》)。李图青出于蓝,嘉庆年间岁贡,因为学识渊博,曾受聘主持胶西书院,“后以拔贡除博兴教谕,擢直隶无极知县,谢病归”。《清史稿》对他的文学素养评价极高:“图读书十行俱下,天才卓越。工诗古文词,力屏近世浮靡之习。尝曰:‘文非司马子长,诗非苏、李,不足为师法也。’徐松为济南泺源书院山长,见图诗,叹曰:‘三百年来无此作矣!’著有《鸿桷斋诗文集》。”李图还是著名的方志学家,纂有《(咸丰)青州府志》《重修胶州志》《重修平度州志》等,可见史学功底之深。

“虎父无犬子”,李图的儿子李丰纶(字吉侯)同样博学多才,是当时著名的诗人,“有《萝月山房诗集》,后移居潍县,其岳父宫子猷时官河南禹州知州,李以娇客管账房事务,入京会试,下第回禹,行至新郑山中,大雨倾盆,山水齐下,遂罹祸难”。

降生于如此重视家学的文学世家,李长霞是幸运的。而天资聪慧,则带给她更多的是徜徉书海的资本。

李家大量的藏书,让李长霞手不

背井离乡为诗人,书写战乱

1845年,胶州柯家,张灯结彩。

一场热闹的婚礼正在举行,新娘为李长霞,新郎是柯蘅。柯、李两家联姻,传为佳话。然而,在交通并不便利的年代,一家地处莱州,一家居在胶州,两家是如何攀上亲家的呢?

原来,缘分始于济南。1844年,李长霞的父亲李图应邀到济南的尚志书院主讲,李长霞便跟随父母到济南客居。泉水,青山,孕育了李清照的创作灵性,也让李长霞展露峥嵘,她以雅善吟咏名噪一时,山东学界皆知李图之女。而此时,胶州书生柯蘅恰巧在尚志书院就读,老师惜才,以女妻之,这是古代常有的桥段,也是柯蘅与李长霞的情结。第二年,二人就在“父母之命”下,结为夫妻。

才子配佳人,伉俪情更深。

柯蘅很佩服妻子的才华,李长霞也非常支持丈夫对经、史学的研究。不过,李长霞婚后的幸福生活,已经无从完全还原。从她获得的“诗古文词、冠绝一世”的美誉可以得知,在丈夫的支持下,在衣食无忧的家庭环境中,李长霞继续着她的诗词创作之路。而从她“博学工诗”“邃于《选》学”中也不难看出,她同时也进行着国学研究。

只是,我们只能推断,因为,嫁入胶州后的16年间,她的作品和藏书尽毁,根源在于战乱。

1861年4月,胶州知州张廷扬为抗击捻军,修筑胶州外城。10月,捻军由高密进军攻克胶州外城,知州殷嘉树督军死守内城。

在这场战乱中,三千余人死难,柯蘅和李长霞夫妇带着眷恋背井离乡,举家迁至潍县城西孝子里(望留孙家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战争毁了她早年的大部分作品,柯家的藏书也尽毁,她在《锜斋诗选》跋中说:“岁在金鸡,寇来,一焚石室之笈,并烧旧作,所存十之二三。”然而,战争却也给了她更多的写作素材。可以想象,早年的李长霞诗作肯定与个人的生活和情愫相关,如果仅靠这些作品被冠以“才女”的名号的话,则不免流俗。她的独特之处在于,“作离乱之慨,追踪杜陵”(《潍县志稿》评)。

离开胶州,流离海上,她写出《避寇海上》:

万里沧溟一望开,二劳山色晚崔嵬。天浮积气星辰动,潮蹴长风岛屿回。市岸妖氛宵更恶,孤城画角夜偏哀。那堪戎马纵横甚,可有官军入援来。

在战争的裹挟中,作为黎民百姓,李长霞是无奈的,但她有才华,所以,她用诗作来表现时代乱离、伤时思乡的感慨:

昨发胶水涘,遥遥去黔陬,村落少人烟,天寒路途修。板扉当昼闭,馀烬痕尚留。两三老寡妻,相语双涕流。往春殖二麦,贼众来南州。麦田为战场,麦苗饲马牛。无麦犹尚可,秋复遇虔刘。少壮为贼役,老弱死道周。有魂不可招,无骨将安收。官死有馀荣,令名垂千秋。兵死有厚恤,皇恩一何优。惟此农民死,灭若浮水沤。下有子冲幼,上有母白头。业失未能复,官赋未能休。死者长已矣,生者恒殷忧。

迁居途中,李长霞目睹了捻军之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人烟稀少,余烬尚留,两三寡妻,泪流满面,麦田尽毁,无依无靠,无吃无穿,其中惨状,一言难尽……李长霞将心中的同情和愤懑,作于诗篇《赴潍县》中,作于《莘县途次》中:“萧条民业少,生计悯苍黎”,作于《乱后忆书》中:“插架五千卷,竟教一炬亡。斯民同浩劫,此意敢言伤”,“此外还有《围城中作》《旅行杂诗》《庚申拟古》《辛酉纪事一百韵》《忆昔篇》《赴潍县南留店寻儿》等,皆为乱离名篇,可与杜甫《三吏》《三别》为副”(周潇作《清末山东才女李长霞与胶州柯氏》)。《乱后忆书》还被收人《清诗纪事》,得到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刘师培的推崇,一时名动京城。

新闻推荐

交班后开私家车酒驾出租车司机赔大了

半岛全媒体记者周茂平通讯员王海涛报道本报2月26日讯2月24日傍晚,胶州出租车司机丁某与上晚班的司机交完班,就开私家车出去与好友聚会了,期间经不住好友劝喝了酒,随后心存侥幸地开车上路...

胶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胶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