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云寺小记
初夏时节,去青岛火车站接一位远道而来的老师。老师先去市里办了点事,下午六点多我们才往胶州走。正值下班高峰期,马路上越来越拥堵。蛇行到胶州湾跨海大桥时,遇上了大堵车,司机掉转车头七拐八拐,上了一条乡间小道。
前行大约十分钟,云里雾里有了慈云寺的影子,有出家人正在殿前打扫,让人心中顿时多出了几分禅意。再看看路旁的红玫瑰,恰似少女的微笑,芬芳溢满了我的心胸。
我陪着老师下了车,向位于少海翡翠湿地公园的慈云寺走去。晚霞红得耀眼,老师举起单反,我也急忙打开手机,一阵连拍。奇怪的是天上的云霞,不停地变换着颜色和形状,一会儿像骏马,一会儿像白鹅,一会儿像仙女,一会儿像牧童……近在咫尺的湿地公园风光旖旎,草色青青,水面泛起层层涟漪。
老师问:“慈云寺有多大面积? ”
我想了一下回答说:“现在的慈云寺建筑面积六千多平方米,是参照旧有格局扩建的,新增了地藏殿、文殊殿、观音殿。少海是候鸟的繁殖地和越冬地,湿地内有植物上百种,野生脊椎动物近两百种。 ”
慈云寺原址在胶州老城区寺门首街,离我家不足一里地。据史料记载,它始建于唐末天顺元年(890年),是古胶州规模最大的庙宇之一。相传,宋元丰八年,高丽王朝文宗第四子僧统义天大师,与其门徒寿介等人随宋商林宁船入宋至密州板桥镇(今胶州),曾在慈云寺苦求佛法。
“慈云晓钟”为古胶州八景之一。当初的慈云寺有条暗道与洪福寺(原址南坦村附近)连在一起,我爷爷说他小时候经常偷偷下到暗道里玩。抗战期间,慈云寺成了侵华日军驻胶部队的兵营,包括慈云寺在内的很多胶州古刹,在战火中损毁严重。
曾经在胶州城屹立了千年有余的慈云寺,并不是一座单体寺庙,而是一个建筑群。抗战胜利后,慈云寺处于废弃状态,但大部分建筑仍在。
由于地理位置优越,早年间胶州海运河运四通八达,胶莱河与其支流小清河、胶河、碧沟河都流经这里。周村、章丘、掖黄、江西、浙江等地的商人,纷纷来胶州做生意,形成了胶州经济繁荣、商业兴盛的黄金时代。当年胶州有“五步两处庙”一说,仅关帝庙就有七八座,这是一般小县城不能比的。
据《胶州史话》记载,清末胶州仍存的庙宇除了文庙、天后宫和关帝庙,道观和寺庙也数量可观,约占庙宇总数的八成。从1920年印制的胶州地图上可以看出,胶州内城、外城庙宇总数五十余座,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慈云寺、天后宫、文庙和菩萨庙等。
那时的寺门首路非常热闹,在胶州算得上首屈一指的了。路边店铺林立,生意兴隆,很多郎中和算命先生也在此摆摊,而且还有多道牌坊,每逢庙会寺门首路便会被挤得水泄不通。
一路走走停停,不觉天色完全暗了下来。老师余兴未尽:“真是个好地方,等有空了,咱拿出一天的时间再来转转。 ”
我连声说:“好啊好啊,心中有佛,所见皆佛! ”
■胡莹
新闻推荐
青岛大学胶州科教产业园效果图。青岛大学胶州科教产业园效果图。师生将获更大发展空间“新校区建设不仅将进一步拓展学校的办学空间,大幅提升我们的教学科研条件,为学校未来的发展注入强大的活力...
胶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胶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