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建置>>>
早在1886年3月和7月,出使德国大臣许景澄、陕西道监察御史朱一新即已上奏朝廷,建议在胶州湾建立海军屯埠。 1891年6月14日,鉴于胶澳(胶州湾)日益凸显的海防战略地位,清光绪皇帝在1891年6月13日,李鸿章实地查看后批准了其“胶澳设防实为要图”的上奏,明发上谕:“奏拟在胶州、烟台各海口添筑炮台等语,著照所请……”胶州湾被纳入了北洋海防体系。
1892年8月,登州镇总兵章高元率清军四营移防青岛,择址于可扼守胶州湾澳口,位于其东岸的青岛村为驻防地。陆军步兵和炮兵营房、训练场、炮台、火药库、镇守衙门及电报房等陆防军事设施建设也随之展开。
海防设施是北洋海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继旅顺口水雷营及其码头、大连湾柳树屯水雷营及铁码头、威海刘公岛北洋水师铁码头之后,又一座水雷营以及专为“下雷船”装卸水雷、军械和加装燃煤而建造的大型海军专用码头在青岛开始了兴建。
栈桥始建
1894年5月29日 (光绪二十年四月廿五),直隶总督李鸿章等奏折:“……至胶州澳口……登州镇总兵章高元,承办各台基址已具……道员龚照玙又于青岛前建设大铁码头一座,现拟于铁码头后建造水雷营,紧扼口门……”“……现办烟台、胶州两海口防务,事同一律,宜各设水雷兵弁一营,各制下雷轮船一艘……”
1890年,直隶候补道龚照玙接任旅顺船坞工程总办,兼北洋沿海水陆营务处会办。龚照玙督造的青岛水雷营码头时称“铁码头”(栈桥前身)。在此之前:“龚照玙负责督造威海刘公岛铁码头,墩柱用厚铁板钉成方形柱,直径四五尺,长五六丈,中灌水泥,直入海底,较之各处所设铁码头,工程尤巨”。该丁字形突堤式铁码头于1891年建成,并配设应用各项器具及厂库,是北洋海军舰船停泊之所,共有42对、84个钢制墩柱,总长205米,宽6.9米,桥面铺设木板。
青岛铁码头
青岛的这座水雷营铁码头同为突堤式,由石砌引堤和钢架木面透空桥两部分组成,所使用的架桥钢材均来自始建于1883年的旅顺船厂,工程也全部由旅顺船厂的中国技术人员施工。
铁码头后部的水雷营位于今栈桥外兰山路、太平路、中山路路口交汇处的三角花园西侧。水雷营在德国占领后不久即被拆除了围墙和营门,1897年之后被保存下来的仅有两座四面坡屋顶的建筑,从历史照片和地图上看,这两座建筑一直到1914年还存在。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青岛守军驰援辽东战场,致使铁码头等在建军事工程停滞。待1895年战争结束后章高元所部再返青岛,工程本应得以继续,但因建造码头是一项水工工程,受季节和潮汐的制约较大,清政府又向日本支付了巨额的战争赔款,国库捉襟见肘财力不支,所以铁码头等其他在建项目依然进展缓慢。
清廷在痛失旅顺和威海两大海军基地后,预将北洋海军基地移至胶澳,但这一拟于1898年春季开始实施的计划还未来得及实现,胶澳即被德国占领。
甲午之后,俄、德、法三国中曾为“三国干涉还辽”出过力,并以“友善”面孔出现的德国摘下了的面具,以“巨野教案”为借口,派遣德国海军从青岛铁码头及其附近滩涂登陆占领了青岛。
新闻推荐
不出厂门就能办许可证 今年胶州发放食品生产许可证24张,电子化办证效率更高
电子办证效率高,与去年同期相比,发证量明显增多。半岛全媒体记者刘静通讯员王勋刚报道本报讯近日,青岛某食品有限公司在胶北工业园通过快递,收到了胶州市食药监局颁发的食品生产许可证...
胶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胶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