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家三代照顾痴呆孤老30年 胶州铺集镇崔家河村肖桂梅家的事迹让邻里纷纷赞叹

半岛都市报 2017-07-22 11:11 大字

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周茂平通讯员叶喆徐霞

在铺集镇崔家河村,农村村妇肖桂梅带着已逝丈夫的痴呆堂弟上城的事迹让邻里纷纷赞叹,也引出一家三代30年如一日赡养痴呆孤老的亲情佳话,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婆婆遗愿:照顾好痴呆堂弟

1977年,自肖桂梅嫁到婆家的第一天起,就知道丈夫有个痴呆堂弟叫刘三古,刘三古从小患有先天性痴呆,二级残疾,生活几乎不能自理,又自幼丧母,由丈夫的叔叔一手抚养长大。尽管肖桂梅的公公早逝,婆家也家境一般,肖桂梅的婆婆张桂兰还是会叮嘱两个儿子平时多帮忙照料刘三古。

1987年,刘三古的父亲患病去世,撇下29岁的刘三古无人照料,肖桂梅的婆婆看他可怜,主动为他提供一日三餐、为他洗衣洗被,从未嫌弃这个患有痴呆的侄子。时间一长,为了方便照顾他,婆婆和孩子们商量着把刘三古接到家中照料,肖桂梅和嫂子不仅没有反对,还和婆婆一同承担起了照顾刘三古的责任,妯娌俩也都把他当成亲小叔子看待,平日里为他端茶送饭,逢年过节给他置办新衣服。在婆婆和肖桂梅妯娌俩的悉心照料下,刘三古闷闷不乐的脸上也开始有了笑容。

1992年,肖桂梅大伯哥去世,嫂子改嫁。第二年,婆婆也患了病,看着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婆婆拉着肖桂梅和小儿子的手说:“三古虽然不是你们的亲弟弟,但他就咱这么一个亲人了,我走了以后,还得你们帮着照顾他呀。”知道婆婆的牵挂,肖桂梅跟婆婆承诺:“娘,你放心,有我们一口饭吃,就饿不着三古!”

恪守承诺:走到哪里带到哪里

传承家风:共同孝敬老人

1993年,婆婆去世,丈夫看守农田,照顾痴呆堂弟的责任就落在肖桂梅身上。婆婆刚去世时,刘三古不愿离开婆婆生前的老房子,当时又正赶上雨季,一连几天的大雨让肖桂梅担心夜里房子倒塌会危及刘三古的生命安全,她每天晚上冒着雨打着手电筒去确认好几次,有一次还把脚扭伤了。最终在肖桂梅的劝说下,当年秋天,刘三古搬到了肖桂梅家居住。刘三古平时几乎不说话也不搭理人,病情严重时,不吃也不喝,肖桂梅就跟伺候孩子一样给他喂饭,做他平时爱吃的饭菜,哄着他吃。刘三古性情古怪,心情时好时坏,一闹脾气就往垃圾堆里走,身上弥漫着一股难闻的气味,肖桂梅不仅没有嫌弃,并且帮他洗澡换好干净衣服,等他心情好些的时候,再慢慢地教给他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有一天早上,刘三古趁大家没注意自己溜达出去走失了,肖桂梅和丈夫一连找了好几天才找到。自那以后,肖桂梅走到哪里就把刘三古领到哪里,不敢再让他离开自己的视线,肖桂梅说,“他不会说也不知道路,我不看着就真成流浪汉了。”

2012年,丈夫刘顺古不幸患了癌症,肖桂梅一边要去医院照顾患病的丈夫,一边还要回家照顾生活难以自理的堂弟,肖桂梅不停地在医院和家之间来回往返,在丈夫住院的那段时间里,肖桂梅一下子瘦了十几斤。丈夫去世后,有人跟肖桂梅说,“你就是不照顾三古也没人说你个不是”,肖桂梅却说:“我答应我婆婆会一直照顾他,我在哪儿三古就在哪儿!”

“我的两个孩子都把三古看作亲叔叔,从来没有嫌弃他,每天早上起来都会帮他洗脸梳头,放学一回家就会陪着他,教着他说话。”肖桂梅说,自己的儿子和女儿自小和痴呆堂叔一起生活,从心底里早已接受了这位特殊的家庭成员。现在两个孩子长大成家了,每次回家都会大包小包的带些吃穿用度给母亲和堂叔。

2012年,肖桂梅的儿子喜得贵子,因为儿子和儿媳都得工作,请肖桂梅到青岛帮忙照看孩子,这可难为坏了肖桂梅,但还没等她开口,儿媳妇就说:“妈,您带着三古叔叔一起来我们家住吧!”于是,肖桂梅就带着三古“上城”了。住惯了平房的刘三古不习惯住楼房,上厕所不会用便盆,拉在了洗手间的地上,肖桂梅的儿子、儿媳妇也没有嫌弃,打扫干净后宽慰肖桂梅说:“妈,我知道您照顾孩子顾不上照料堂叔,家里等我回来打扫,只要叔叔住得习惯就好。”

“我觉得很高兴,我的儿子和儿媳都对着三古亲”,肖桂梅说:“他们也经常回来接我和三古到城里去住”。多年来,铺集镇政府高度重视刘三古的情况,逢年过节都派人来看望慰问他,并且送来了低保和残疾补助金,让刘三古的生活得到了更好的改善。

今年,肖桂梅的儿子又添一子,6月初,她又带着刘三古去了青岛,离开村子的时候,三古逢人就会笑着说:“上城去了,上城去了,上城看娃去了。”

新闻推荐

高烤烤出不少“热病”号

今天是大暑节气,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和户外工作者容易中暑。各种“空调病”,面瘫、湿疹、荨麻疹、不明蚊虫叮咬患者也都明显增多。昨日中午时分,一名中年男子在打完篮球后突...

胶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胶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