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 “三驾马车”领跑“三变”改革

甘肃农民报 2019-02-26 06:43 大字

本报记者 杨万明

记者从甘肃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去年以来,平凉市把推进“三变”改革作为农村改革的“牛鼻子”,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8年底,全市1457个行政村已有1086个村开展了“三变”改革,占74.5%;其中贫困村604个,占748个贫困村的80.7%,参与“三变”改革的农户已达到6.34万户,贫困户占到61%;有3.67万农户获得入股分红3450.3万元,其中贫困户获益2136.4万元,并探索形成了庄浪、静宁、灵台等三种“三变”改革模式。

“庄浪模式”:庄浪根据县域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弱的实际,组建县农业产业扶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各乡镇设立分公司,每个行政村都组建种植、养殖、林果业3个类型的专业合作社,形成了“党组织+国有公司+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民群众”的经营模式,县级财政注入5000万元担保基金,设立1000万元风险补偿金,对接落实银行贷款1.9亿元,固定分红1028万元,带动苹果、红牛、大蒜、马铃薯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了富民产业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成为全省推广学习的“庄浪模式”。

“静宁模式”:静宁县把供销体制改革与农村“三变”改革相结合,在县一级成立了供销集团,乡镇成立了产业扶贫开发公司,村级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或联社,推行“行政部门+乡镇产业办公室+村两委班子”行政管理和“国有平台公司+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市场化运作的“双轨”运行机制。在苹果产业发展基础好的乡村,组建新型农业经营联盟,鼓励自主经营的合作社、果园大户建立“合作园”“创业园”“托管园”“就业园”,一方面吸纳贫困户就业,另一方面,对无劳力自主经营的贫困户采取托管托养,实现了户户入社、社社入企、人人增收的目的。对产业发展缓慢的乡村,由乡供销社领办,乡政府和村委会组成产业公司,统筹整合互助资金和集体经济补助资金,投资入股企业实体或合作社,实现了村集体和贫困户共同增收的目的。

“灵台模式”:灵台县盯紧抓实短期能够见效的劳务产业,在摸清供需情况的基础上,建立了“党组织+劳务公司(劳务服务中心)+企业+农户(贫困户)”劳务扶贫模式。在政策指导上,明确要求全县所有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用工本县籍劳动力必须达到50%以上,其中贫困劳动力达到30%以上;乡镇实施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全部使用本县籍劳动力(贫困劳动力不少于30%)。在组织体系上,全县各乡镇都注册成立了劳务公司(劳务服务中心),大力培养发展农村劳务经纪人队伍,精准精确对接企业用工需求;乡镇和村都成立劳务产业党总支、支部,根据县内企业用工需求,开展组织化输转和订单培训。2017年,全县输转农村劳动力5.12万人(就地就近转移8000多人),其中输转贫困劳动力2954人,创劳务收入1.04亿元,人均1.3万元。

新闻推荐

省上下达平凉市2018年第二批省级工业转型升级发展专项资金160万元

近日,经市工信局积极向上汇报衔接、多方协调争取,省上下达平凉市2018年第二批省级工业转型升级发展专项资金160万元。...

庄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庄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