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绿水青山间开拓旅游扶贫路
□李顺民席啸董霖
全国第一个“中国梯田化模范县”庄浪县,经过几十年坚持不懈地治理,昔日的光山秃岭,变成了现在的绿水青山。
拉通关山大景区
扩充“生态游”体量
关山,古称陇山。历史上,自长安西去,多经关陇大道,其中必越关山,而关山是古丝绸之路扼陕甘交通的要道。另外,关山覆盖庄浪县境206平方公里,是一片保存完好的天然森林。
关山美景如画,景区点缀着云崖寺、朝那湫、陈家洞、葛家洞等自然人文景区。云崖寺珍藏着一千年多前的北魏石窟,是闻名西北的旅游胜地。朝那湫是海拔2600米的山巅之上形成的高山湖泊。陈家洞保存着北魏石造像和唐朝残塔。
这些年代久远的自然人文景观,加上苍翠茂密的天然森林,使得庄浪县具备了打造关山大景区得天独厚的优势。县委书记徐毅说:“关山不仅是保护完好的绿水青山,也是老百姓的‘金山银山\’,我们要抓住关山发展旅游文化,建设关山大景区,探索旅游扶贫之路。”
从庄浪县城出发,沿水(洛镇)苏(台)公路,东行30公里,就来到陈家洞景区,唐朝残塔和北魏石造像比肩而立,给人一种厚重的历史积淀感。离开陈家洞,沿着一条新修的旅游道路继续前行,就到达高山湖泊的朝那湫、丝路古道的云崖寺。这条旅游道路全长65公里,把陈家洞、葛家洞、朝那湫、云崖寺等景区串联起来,拉通关山大景区。
“通路串景”仅是庄浪县建设关山大景区的举措之一。关山大景区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必须规划先行。为此,该县编制了《关山大景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了景区沿线的韩店镇石桥村、郑河乡上寨村、永宁乡葛峡村、通化乡陈堡村等10个旅游专业村规划。借助项目,加固了云崖寺景区危岩体,为北魏石窟安装了安保系统。建成云崖避暑养生园、关山大景区人参种植园和观光风情园。
银川方向来的游客,南去天水游览麦积山,必先游览关山大景区。西安方向来的游客,西去平凉游览崆峒山,中途游览关山大景区。因而,关山大景区已经顺其自然地进入麦积山和崆峒山黄金旅游圈。
与10年前相比,关山大景区游客明显增多。庄浪县云崖寺管委会柳爱军介绍,今年端午节这一天,来云崖寺景区的游客有上万人。将来途经庄浪县的天(水)平(凉)高速公路通车后,一定会带来更多的游客。
建设生态家园
蓄积“梯田游”魅力
盛夏的梯田美景吸引了西安、固原、兰州等周边地区摄影爱好者,他们驾车赶来庄浪,早晨6点钟左右,就早早来到柳梁乡柳梁村附近,等候拍摄梯田风光。
摄友们眼里的梯田美景是庄浪县构建“梯田游”显现的成果。
实现梯田化之后,庄浪县梯田建设向生态综合治理转型,今年以面山绿化、绿色通道、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建设为重点的生态屏障工程,计划森林覆盖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力争“十三五”末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6%。
登高远望,山风徐来,那些新植的油松、核桃和苹果幼树已经郁郁葱葱,孕育着增收致富的新希望。如今的沟壑不再是30年前泥流奔涌的流失沟,早已升级为生态沟了。
不仅播绿,还务花。让游客观赏油菜花、油葵花。县里种植1.2万亩油菜花、1.5万亩油葵、300亩薰衣草和2万亩中药材,既增加了农民收入,还打造出了特色艺术景观效果。
塑造文化品牌
提升“乡村游”内涵
朱店镇东街村是远近闻名的马尾荷包村。端午节前夕,天水、平凉等地的客人慕名到村里选购马尾荷包。陈焕香是马尾荷包传承人,她的手艺响当当,因此大家都扎堆购买陈焕香的荷包。一只大荷包能卖到150元。连续4年,陈焕香每年卖荷包收入4到5万元。她说:“可能是因为县里发展旅游产业,我的荷包被宣传出去了,外面的人都知道了,撵上门购买。”
庄浪县文联干部孙志勇说:“发展乡村旅游,很有必要塑造地方文化品牌,开发乡村文化产品。这样,既传承了地方文化,又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内涵,更能吸引游客,直接增加农民收入。”
庄浪县是全国文化模范县,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县上把塑造民俗文化品牌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聘请荷包传承人、麦秆画手艺人、纸织画手艺人、剪纸手艺人,面向全县妇女开展马尾荷包制作、麦秆画制作等培训班,向妇女们传授民俗文化技艺,今年全县累计开办培训班60期,参训人数7200人次。
听说纸织画非常独特,北京游客张先生在游览云崖寺之后,慕名来到亚平文化艺术有限公司,选购了一幅纸织画带回北京。亚平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是县里在旅游扶贫中扶持起来的一户文化企业,企业开发毛笔、纸织画等文化产品,带动发展文化企业60户,完成文化产业增加值5400万元。
花儿、眉户、秦腔也是庄浪县民间打造的旅游文化产品。县上筹资编排的秦腔现代剧《梯田庄浪》、眉户剧《暖风》在省级汇报演出上均获大奖,受到群众喜爱。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赵育娴刚刚过去的夏天,当高校毕业生遭遇“艰难就业季”时,平凉市中职毕业生却成功逆袭。8月29日,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今年全市中职毕业生顺利就业7110人,就业率97%以上...
庄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庄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