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催生的蔬菜“码头”
□本报记者席啸
庄浪县万泉镇霍李村是远近闻名的蔬菜村,最近几年,随着蔬菜产业“滚雪球”式发展,霍李村成了庄浪名副其实的蔬菜“码头”。
走进霍康宁的蔬菜大棚,里面黄瓜枝繁叶茂,几个妇女正忙着给黄瓜掐蔓。
拨开黄瓜叶子,霍康宁指着细细的黄瓜娃儿让记者看。他说菜棚里现在主要是甜瓜、黄瓜,夏天甜瓜、黄瓜摘了就栽西红柿。1个塑料大棚一年两茬菜,纯收入大概1万元左右。如果是温室,只要务作到位,一年挣7万元不成问题。
今年46岁的霍康宁是霍李村的蔬菜大户,现在有8个大棚,1座温室。以前,霍康宁一直在内蒙、新疆等地打工。为了照顾老人,2004年,他跟着村里人务作蔬菜,并承包了1座温棚。没想到第一年就挣了1万多元,比打工强了好几倍。尝到种菜甜头的他,开始在家专心务作蔬菜,到2012年,他的菜棚发展到26个,并在全村第一个建起了蔬菜专业种植合作社,从事技术指导和销售服务。
其实在霍李村,像霍康宁一样,年菜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种菜户不下30户。
霍李村有很长的种菜史,过去,这里的农民一直按照老辈人传下来的方式种植蔬菜。蔬菜不仅产量低,效益也不好。后来,在县上农技人员的指导下,霍李村人改变了种植方式,更换了品种,发展起了设施蔬菜。设施蔬菜的推广,大大提高了蔬菜产量,村里蔬菜发展很快。那时,在庄浪县城,市场里满是霍李村的卖菜车。但毕竟市场有限,菜一茬子下来往往卖不出去,最后只能贱卖。蔬菜产量增加了,农民还是挣不上钱。
为了打开蔬菜市场,改变菜农单打独斗的局面,2011年,霍康宁联合几个蔬菜大户,成立了康宁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几年的发展,先后吸纳社员70多名。合作社除了统一采购农资、统一技术指导和培训外,还有专门从事销售的人员。客商一来,不仅滞销的问题解决了,菜也卖上了好价钱。
在村党支部的大力支持下,霍李村“党委抓基地、支部加协会”的党建模式,有效地把村党支部“引”的作用与协会“带”的作用结合起来,促进了霍李村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增加到4个,蔬菜规模达到1100亩,其中温室87座,塑料大棚570座。蔬菜远销西安、宝鸡、宁夏、西宁等地,霍李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和蔬菜“码头”。
霍李村党支部书记霍志雄告诉记者,设施蔬菜是一种产值高、见效快、避灾性好的高效产业。去年霍李村蔬菜总收入达到1800万元,人均蔬菜收入达1.6万元。
新闻推荐
提高创业技能增强致富本领——庄浪职业技能培训探出***新路子
...
庄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庄浪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