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别具一格的英雄礼赞

平凉日报 2016-04-06 17:56 大字

□彭金山

洋洋一万三千余行,三十多万字,在甲午之年向以吴玠吴璘为首的吴家军献上了一部气壮山河的诗之祭文。别的不说,仅这形制就让人震撼!

《吴家军甲午八百年祭》是庄浪县政协主席王兴的一部呕心沥血之作。“阅尽战史数风流,我为吴帅鸣不平!”长诗虽然动笔写作只有八个月时间,但要为英雄前贤立传的心愿则久矣。其情之诚感动天地,吴玠吴璘英雄一世,八百多年后又得知音也!

吴玠、吴璘,庄浪水洛人氏,兄弟皆为抗金名将,与岳飞、韩世忠齐名。当时,岳飞在中原前线,韩世忠在江淮前线,西北前线则是吴玠吴璘。正是他们率领吴家军扼守蜀口浴血奋战,在大西北筑起一道铜墙铁壁,阻止了金兵南下,使陇右和川陕人民免遭涂炭之灾。和尚原、饶凤关、仙人关、德顺等大捷,使金兵望风披靡,已经成为中国战争史上的著名战例。

《吴家军甲午八百年祭》以史实为依据,将文献考据和实地考察相结合,以饱满的激情、丰富的想象、精酿的构思,艺术而真实地再现了八百多年前吴家军英勇抗金的光辉业绩。长诗从吴家军第一代的吴玠、吴璘开始,到吴拱、吴挺、吴兰凤、吴忠嗣等,以史家的眼光和诗人的生花之笔,为我们精心描画了庄浪吴氏几代忠良形象。展开诗卷,一个个英雄驰骋疆场,出生入死,为国尽忠;一场场战斗,一幕幕悲壮的历史记忆,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至深。

《吴家军甲午八百年祭》虽然是一部诗歌作品,但对史实的描述,乃至战场的地理形貌、阵法布局、兵器种种,都有细致的交代,甚至对当地的历史、风物,也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我的故乡在丹水下游,每次回老家都要经商山道,过武关,知道这是个有故事的地方,但充其量只是略知一二,并未做过深究,读了此书,才知道商山道上发生过那么多的历史故事!再如秦桧,一般人只知道他是个大奸臣,《吴家军甲午八百年祭》会告诉你详细的秦桧其人其事。王兴在大学读书时就表现出了治学方面的天分,大学毕业后到平凉师范教书,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发表过几篇高水平的语言逻辑方面的论文,后来因工作需要搞了行政。《吴家军甲午八百年祭》是作者下了大功夫的一部作品,这是我早就知道的,读了《引文》,方知他在本诗的创作上竟下了那么大的学术功夫!为完成这部英雄史传,作者查阅、研究了诸如《宋史》《金史》《吴家将》《吴玠吴璘研究资料选编》《两宋风云》《吴玠吴璘传》等大量古今文献、书籍以及多个省份的方志和文史资料,并跋山涉水考察吴家军抗金的多处古战场遗迹,从而做到了对1110年到1206年吴氏家族八十年间有史记录的大事了如指掌。惟有熟透于心,才有可能信手拈来即成佳构。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信矣!材料积累之后,进入创作阶段,他每天5时即起,有时甚至3点多就起床,常常工作到子夜才休息。那些日子,他殚精竭虑,笔写口诵,劳心耗神到了“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地步。据说汤显祖在创作《牡丹亭》时,家中到处都放着零散纸张,想到好句子,随时记下来。而在创作《吴家军甲午八百年祭》时,王兴的办公室、家里书桌、床头、电视机旁、衣兜里,也都到处备有记录簿,以便灵思妙句来时,好随时把它们“按在纸上”(冰心语)。

期待已久的《吴家军甲午八百年祭》终于问世了。这是一支爱国主义的英雄赞歌,表达了对家乡英雄前贤的无限敬仰之情,可贵的是作者没有因吴家军的光荣历史而回避后辈人中出现了败类这一史实,诗篇对吴曦的变节投敌行为给予了猛烈的抨击。《吴家军甲午八百年祭》渗透了作者的鲜明的爱憎感情和唯物主义历史观。

了解王兴的人都知道他是个性情中人,自号啸大江。创作此诗,为英雄人物所感动,情不能已,啸大江也会不时地“无限感慨啸一声”,这就带来了《吴家军甲午八百年祭》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的语体特征,慷慨激昂,文采斐然。当然,文思来时,率性而为,有时候也难免出现旁枝逸出,铺陈成篇的“枝蔓”现象,于气韵乃一气贯通,于诗似显得节制不够。然而,这一逸出却恰恰构成了《吴家军甲午八百年祭》“以才学为诗”的别一特色,使读者在认识历史、为英雄业绩所感动的同时,又获取了不少知识。

既发自自然,又精心打磨,《吴家军甲午八百年祭》是作者写作路上的一座里程碑,也是甘肃历史人物写作史上的一个重要收获。《吴家军甲午八百年祭》开浩大祭文之先例,就我所见,在形制上尚未有出其右者。

新闻推荐

庄浪五限吉国际商贸城开工

...

庄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庄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