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晚会凝聚了一个村庄
舞蹈《中华少年》。
女声独唱《喜欢你》。
□本报记者胥富春
李芳芳文/图
正月十五晚,庄浪县盘安镇岔李村第七届元宵节文艺晚会如期举行,前卫炫丽的服饰、变幻莫测的灯光、飞扬萦绕的气泡……记者拍摄的现场图片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后,被大量转发,点赞量蹭蹭往上窜,不少外地朋友看到后发出惊叹:这还是村级晚会吗?
而在晚会现场,观众更是热情高涨。从本村走出去的县音乐家协会主席李西奎因为严重感冒,本没打算登台献艺,所以未带演出服、未化妆,但实在拗不过大家的再三邀请,只好便装素颜献唱一曲。行家一张口,便知有没有。虽是带病演唱,但浑厚的歌喉、高亢的声调、扎实的功底顷刻间赢来了阵阵掌声和啧啧称赞。
一台由全体村民“捐”出来的晚会
岔李村的元宵节晚会从2010年开始,今年已是第七届。作为一台群众自发组织、自编自导自演的乡村晚会,经费直接决定着演出能否顺利举办。几年来,除镇政府每年1000元、村委会500元的经费支持外,其他的费用全部由组织人员挨家挨户向村民和商户一点一点募集。7年来,岔李村4个社的2300多名群众几乎人人掏了钱,齐心程度让人感动。
前5届晚会导演、庄浪三小教师李双德还给记者讲了个故事,他们在筹备第2届晚会的时候,村里一位六旬拾荒老人,得知大家都在给晚会捐钱后,专门找到他,把捡拾废品所赚的8块钱交到他手里说:“不要嫌少,大家都捐着呢,我也要出一点力,晚会办得很好,要一直办下去!”
李双德告诉记者,他当时是含着热泪收下的钱,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不仅仅把这台晚会当成是村里小孩和年轻人的狂欢,更是看成了全村父老乡亲的一场精神大餐。
一台凝聚了众人智慧的晚会
从第一届开始,每年都会成立晚会筹备委员会,确定各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分工,等到腊月外出打工的青年和大学生这群晚会的主力军陆续返回后,便正式进入筹备阶段,募集经费、征集演出节目。
连续担任两届晚会导演的李吉利是一名外出打工青年,从小热爱文艺,从6年前的第一届晚会开始,他便一直参与其中。李双德说,有一次他看到李吉利和另一个小伙子,在没有人扶的情况下,站在近3米高的梯子上,给舞台顶端的横梁上刷漆,当时吓了一跳,但同时又被他们不顾一切的精神所打动,于是急忙叫下二人后,又请他们在集市上吃了顿麻辣烫算作犒劳。如今,担任导演的李吉利,操的心更多了,筹备紧张期间,连着几夜不合眼都是经常事。
在烟台上音乐学院的李小燕,从腊月放寒假后,便担任晚会的节目指导兼主持人。凭着满腔的热情,和她的主持团队在零下4度的夜晚,穿着单薄的演出服,为父老乡亲们展现着最精彩的晚会和最美的自己。在新疆某单位办公室工作的李斌斌,利用闲暇时间,遥隔几千公里,担任晚会所有文案和策划书的撰写工作……
一台晚会,将外出打工青年、在校学生、在外工作的男男女女凝聚到了一起,大家群策群力、各尽其才,尽最大的努力为家乡的元宵节晚会做贡献。他们的信念是,只要群众一如既往地支持,他们就没有理由不坚持下去。
一台点燃了全村男女老少激情的晚会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李双德从创办岔李村元宵节晚会之初就比较注重对学生的艺术熏陶和素质提升。他认为,农村孩子从小受生活环境影响,视野窄、胆子小,即使有才艺特长,但依然缺乏登台亮相的勇气。“不过,经过几年来的舞台锻炼,村里小孩子的演出积极性越来越高,上台表演也不再害羞了,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正月十五当天下午,记者在后台见到了家在南坪乡杨家川村的11岁小姑娘李欢欢,她正在和表妹李凡英化妆,做最后的准备。据她舅妈李月娥说,欢欢得知村上有晚会后很想报名参加,可她父母因为路远就是不答应,急得小姑娘哭了一鼻子后,家里才同意。
参加不了演出,着急的不仅是孩子,还有大人。就在晚会开始不久,记者看到一位年轻小伙子“缠着”村主任李向奎“求情”:“你就给他们说一声,让我唱一首《星星点灯》吧,今晚唱这首歌,有特别的意义。”50岁的农村妇女王调香也希望记者能跟导演说一说,让她再单独唱一段秦腔。她说,虽然自己没有排练,但是登台清唱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一群刚跳完舞、平均年龄45岁的辣妈们,跳了一曲还嫌不够,拉着工作人员的胳膊不让走,希望通融通融,让她们再跳一曲舞才能尽兴。
李双德笑着对记者说,他当初根本就没有想到,乡亲们的热情度会这么高。“说到底,还是大家的日子好过了,开始追求精神享受了。”
岔李村党支部书记李百存告诉记者,这几年来,村里以往一到腊月便时有发生的喝酒赌博、打架斗殴现象没了,说闲话拉是非的场面也少了。大家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有才艺的表演节目,齐心协力为晚会服务,这种文明和谐的气氛让很多其他村的群众甚是羡慕。
一台晚会,不仅让村里的文艺爱好者们大展身手、过了把瘾,更活跃了村民们的文化生活,改变了乡亲们的精神风貌,犹如一颗文化和文明的种子,让这个偏远的小山村传递出和谐友好的正能量。
新闻推荐
...
庄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庄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