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万字长诗祭 畅叙南宋吴家军——写在王兴新作《吴家军甲午八百年祭》出版发行之际
□本报记者胥富春文/图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吴家军丛书《吴家军甲午八百年祭》,今年8月已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由王兴先生著。全书正文部分基本采用诗歌形式,对从水洛城走出的南宋名将吴玠、吴璘、吴拱、吴挺、吴兰凤、吴忠嗣等,在保家卫国和民族冲突中为国家做出的贡献进行了详细记述,以诗为祭,追古思今,不愧为南宋吴家军的史诗、诗传,是文学史上鲜有的长诗、祭文史上鲜有的力作,为忠臣孝子树碑立传的同时,把叛臣贼子永远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让仁人志士块垒顿消而扬眉吐气,是震古烁今,震撼心灵,使读者能发生感情共鸣的爱国主义英雄赞歌。读来琅琅上口又通俗易懂,全书既有章回小说般的铿锵旋律,又有超长史诗式的文学享受,是研究吴家军文化的一部集大成之作,值得反复鉴赏,细细品味。
气贯长虹的文学杰作
该书共40.9万字,除4篇序言、1篇引文和正文中的注解、数篇附文外,正文部分三十余万字从目录到内容基本采用诗歌形式表达。如第五章《太尉襄烈吴拱祭》的目录是:“一路春风真英豪/镇守襄阳初试刀/茨湖鏊兵卷狂飙/横扫落叶祁山堡/汉中有幸将军到/魂伴兴元护蜀道。”从该书的目录中,一个个从小立志从戎,多有战功,机智多谋,忠于朝廷的将军形象跃然纸上。
正文以叙事为主,因涉及人名、地名、时间及武艺兵法谋略等专业术语,均为七言句表现,难度委实不小,但该《祭》都处理得非常巧妙、娴熟。如描写吴玠拳法的:“吴玠专练罗汉拳,灵活多变捷紧短。一招得手连环击,出手似箭收如绵。”如描写国难当头的:“惊恐万状宋徽宗,禅让钦宗做道君。一一二六年八月,二次南下伐北宋。日月无光靖康变,中原哭声震长空。”如饶峰关大战后期,描写吴玠追击战的:“吴玠杨从义追击,追至岭下大散关。敌我各自都合兵,大战三阵歼敌顽。践踏溺死不可计,一路逃回鼠乱窜。”再如描写吴拱镇守汉中时,积极治军战备的:“耕种训练融一体,人有粮食马有草。兵强马壮待时动,民富才能大军犒。十年积聚成天府,汉江平原乐陶陶。治绩突出孝宗喜,乾道七年圣旨褒。”“手握铁军望秦岭,何日暗度仰天啸!”
最长的诗有多长?可能没有一个准确答案。经过与多位诗歌爱好者交流,作者不详的《孔雀东南飞》被大家公认为是我国最长的叙事诗,清代著名诗人、乾隆年间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沈德潜曾称其为“古今第一首长诗”;最长的抒情诗多被认为是屈原的《离骚》。但这两首长诗都不足万字,和王兴先生三十万字的《吴家军甲午八百年祭》相比,单从字数而言,还是相差悬殊。也有人认为《格萨尔王》是我国藏族群众中流传篇幅最长的史诗,它究竟有多长,记者未能查到确切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不是平常所说的一部著作,而是经过几代藏族群众集体创作的系列著作。虽然最长的诗尚无定论,但多人认为,三十余万字的《吴家军甲午八百年祭》是截至目前罕见的长诗。
军功盖世的英雄赞歌
王兴先生说,把吴玠、吴璘、吴拱、吴挺领导的吴氏军事集团称为“吴家军”,早在南宋时期就有公论,《宋史》、《续资治通鉴》等均有记载。吴家军和北宋的杨家将、同时代的岳家军、韩家军、明朝的戚家军相比,对国家、对朝廷的贡献不但毫不逊色,而且自有其独特的军事魅力和神奇的文化光彩,但因为描写、记述吴家军的传世文学作品稀缺,所以老百姓对其了解不多,知之甚少。
吴玠是五大帅(吴玠、韩世忠、岳飞、刘世光、张俊)之一,从军29年,领兵11年;吴璘是三大将(吴璘、郭浩、杨政)之一,从军47年,领兵28年。从南宋初期这兄弟俩枕戈待旦,为国效力,“吴家军”这面旗帜持续八十多年一直未倒,长期飘扬在祖国西陲,有效阻挡了金兵南下。他们前仆后继,历经战役战斗无数场次,载入史册的就有数十场次。如吴玠指挥的青溪岭、彭原店、和尚原、方山原、饶峰关、仙人关等大战,吴璘指挥的剡家湾、德顺等大战,吴拱指挥的襄阳、茨湖、祁山堡等大战,吴挺指挥的治平、瓦亭、德顺、巩州之战,吴家军的其他异姓将领,如郭浩指挥的商陕虢同华五州之战,姚仲指挥的石壁寨、百通坊之战,田晟指挥的泾州之战,杨政指挥的宝鸡之战,王俊指挥的周至、兴平、礼泉之战,张仲彦、李彦坚和张操指挥的黄牛堡之战,惠逢、李进指挥的河州之战等,创造了许多以弱胜强,反败为胜的经典战例。
2014年是农历甲午年,忆及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仿照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诗体,王兴先生开始创作这部《吴家军甲午八百年祭》。因为当年距金太宗背盟发动对北宋第一次入侵889年,距靖康元年二吴参加郭成领导的平夏城守卫战888年,距金军第一次侵略南宋887年,距吴玠首次独立指挥战斗886年,距和尚原之战883年,距吴玠去世875年,距吴璘去世847年,距吴拱去世837年,距吴挺去世821年,距吴曦之叛808年。
作为一种“祭”文,主要功能是悼念、颂扬、激励。“吴玠吴璘兄弟俩,贵不可言天柱擎”。“颇似其父说吴拱,挺有父风话吴挺。不辱祖宗一条心,莫负皇家两昆仲。小陇山上举义旗,巾帼英雄吴兰凤”。“拒不附逆吴忠嗣,忠孝当先大义凛。忠孝门户八十年,千秋万代颂英名。”该书记述吴家军故事,目的就是通过颂扬他们的军功和忠君爱国的精神,唱赞歌、扬正气,激励今人爱国敬业,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千年传承的精神花朵
吴家军的历史是一部英雄史,能人辈出,将星闪耀,这其中既有热血男儿,也有巾帼英豪。吴玠、吴璘之后还有吴拱、吴扶、吴撝、吴援、吴掖、吴扩、吴挺、吴揔、吴拭、吴掞、吴忠嗣,以及吴姓的吴胜、吴琦、吴汉臣、吴政、吴伦等。吴玠长女吴兰凤曾驻兵小陇山,被当地老百姓尊为“兰凤王”。“吴玠长女吴兰凤,蔑视金兵敢周旋。不让须眉破敌阵,谁说女子不如男?不愧巾帼大英雄,三十多年守陇山。烽火不熄烟囱沟,转战几代达百年。”
吴家军有非常丰富的军事思想,强金国先生概括为“四个以”,即以德为先,以智取胜,以严治军(军纪严、赏罚严、号令严)和以勇临战。吴玠熟读武经七书,哲理名言摘录悬挂在帅府墙壁,心领神会,结合实战创造了“驻队矢”特种战法。在无数次战斗中,既有耗费巨大、苦拼力撑的硬仗,也有技术创新、以逸待劳的巧打,吴玠使用的“床子弩”可以并排放五支箭,每支箭都有几米长,箭头比长矛的矛头还要宽大,得用绞车绞开。这种武器非常厉害,敌人藏在城墙后面射箭,用床子弩射的箭可以穿透城墙,把人钉在墙上。两军对阵,对付骑兵时,弩一绞开,五支箭一射,敌人人马俱碎,不管骑兵身上穿有多少层重甲,照样连人带马一箭钉在地上。“万箭齐发流星雨,狂风卷地山洪暴。人马践踏不成军,心惊肉跳哭嚎啕。”
他们既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也有高度的理论总结。吴璘参照孙吴兵法,结合自己亲身经历的战例,撰写了《兵要大略》和《阵图》两部军事著作,总结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战术战法,周吉灵先生概括为:分番叠射的“驻队矢”、番休叠阵法、白刃近战、劫营夜战。王兴先生又补充了如:用间谍战、攻心瓦解战、火攻焚敌粮草战、连续设伏突袭战、分割包围歼灭战、诱敌聚歼战以及十二连城和地网防御战等。他深刻分析了宋、金两军在主客观各方面的长短优劣,与宋高宗探讨胜敌之术。如“一一四二年六月,入朝觐见上金殿。相知已久人未识,今日相见真恨晚。高山流水论战策,辩证强弱解内涵。”
吴家军在百姓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对敌军有很强的震慑力,敌人不得不佩服,赞扬吴璘“勇似其兄”。如第四章《武顺信王太傅太师吴璘祭》中,吴璘不得不奉诏德顺班师,当时他已重病在身,心力交瘁,没有坐镇前线,加之金国不守信义,穷追不舍,损失很大。但作者不忍心重提吴璘军事生涯中的这一最后败笔,精心设计了“奉诏班师法孔明”一节,金国元帅徒单合喜感叹道:“楚河汉界花开落,先生兵圣我兵痞。一样都是大元帅,枉读十年心惭愧。不退要战胜无法,大象山下葬吾辈。从不服人今日服,欠身马上作长揖。吴老徐徐站起来,百面鼓响表送意。喝兵撤军奔水洛,勒马峡口暗拭涕。遇见世外高人了,我有心病药难医。”
这些可贵的精神财富世代相传,经久不息,就像一个永不凋谢的花朵永远盛开在庄浪儿女心中。
广征博引的历史成果
考证历史是一件非常繁杂的工作,历史纪年虽早已有现成的资料可供使用,但人物生平、官职称谓、地名建制及其隶属关系就要麻烦得多。关于历史人物,史书中有些有专门记载,有些只是顺带提一句,要弄清楚就得多方考证;关于地名建制,历史上有的曾变化多次。记者2013年在庄浪采访吴家军文化时得知,吴玠埋葬之地吴王坟山那片地方,是民国年间划归庄浪管,十多年前,撤白堡乡后又划归水洛镇。就十多年前的这次调整,问了好多曾在乡镇工作的干部才搞清楚,更何况近千年的变迁。
王兴先生写这部巨著时,详细阅读了《宋史》,参阅了《金史》、《续资治通鉴》,以及当代著作《两宋风云》、《吴玠吴璘传》、《中国谋略家全书》、《谋略论》、《绝代兵圣》、《经典战例评析》、《中国历代战争史》等文献。于2013年8月22日至31日、9月16日,带领庄浪县部分文史工作者,先后赴陕、甘、宁3省区7市16县区,行程2300多公里,实地考察了吴玠、吴璘抗金的重要关隘大散关、和尚塬等二十多个古战场及相关文化遗址、吴氏祠堂。查阅了多个地方志中有关内容,与各地研究吴家军的专家学者、吴氏后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探讨,新收集了不少文史资料,拍摄了大量的图片音像,对吴家军文化有了全新的深刻认识。吴家军保国安民,不仅使一方百姓免遭涂炭,而且发展了一方经济和文化,驻军所至,造地屯田、兴修水利、安置流民、休养生息,为当地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一些水利工程至今还在使用。
王兴先生为力求历史的真实再现,在学习考察方面投入了相当大的时间和精力。写作时,更是废寢忘食,全身心投入,历时一年坚持每天凌晨五时起床,有十多次是在三时半起床,赶往办公室先朗读修改一遍写成的稿子,再进行新的写作。在这一年的日日夜夜中,他边阅读,边查资料,边创作、边朗诵、边修改,中午很少休息,晚上常常熬到深夜,终于成书并正式出版。这种执著、这种激情实为学人楷模。这不是一本普通书籍,而是一本历史研究的重要成果,是一部力求塑造吴家军群体文学艺术形象的诗化了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式的文学大作。
爱憎分明的评判言说
吴家军将星云集,绝大多数为忠臣良将,一生忠于朝廷,战功卓著,主体是闪光的,主流是向前的,全书对他们给予了高度赞扬。但是吴家军中也出现了一位叛逆之徒吴曦。吴曦是在南宋出现战略错误,军事上处处溃败,而金军使尽政治手腕的前提下投降的:“臭棋一步全盘输,吴曦退路全堵死。战之不胜进必死,败军之将退必死。不进不退守必死,野心萌动不能死。”“总揽全局金章宗,武逼文诱降吴曦。武逼逼到无路走,文诱诱惑当蜀帝。亲自策划写封诏,软硬兼施有底气。硬到字字笔如刀,软至句句甜如蜜。尊敬到家抬上天,恫吓不饶打下地。挑拨挑到能离间,说理说到心坎里。阅尽千古诱降文,此文实在最厉害。”
该书还引用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张邦炜的文章,对吴曦为何要叛国进行了深入分析:吴曦之叛是四川地方势力与南宋中央政府、吴氏武将集团同南宋文官政权长期矛盾和对立的产物。同时,在金章宗亲自策划下,让吴曦族人吴端出面招降,招降诏书以岳飞为例,挑拨君臣关系,仅要求吴曦在宋金冲突中保持中立,并承诺封册其为蜀帝,在这种内因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吴曦最终叛宋降金,在做了41天“蜀帝”后,被诛身亡。
吴曦的反叛虽系各种条件促成,但根本原因还是他忠君爱国的思想不坚定,在出现问题、面对诱惑时意志薄弱。历史已永远把他钉在了叛国逆臣的耻辱柱上,王兴先生在书中对其进行了旗帜鲜明的批判,并对吴家军内部、吴族中人当时的反对意见、阻反表现多有描述:“武安子孙横眉对,武顺后昆多反感。吴扩赵氏骂不止,吴拭刘氏闹翻天。”在叙写吴家军军功战绩的过程中,因地因事,联想到同一地方的古今历史或同类、相似事件时,作者会进行拓展延伸,并进行爱憎分明的评判。“见利忘义无耻徒,背主求荣臭万年。小人之心度君德,忠臣烈士非等闲。”
虽然吴曦的反叛为吴家军的整体形象留下了污点,但瑕不掩瑜,吴家军的历史功绩是举世公认的,吴玠、吴璘的光辉形象是永垂不朽的。“回肠荡气吴家军,酸甜苦辣说不完。玠璘拱挺四大帅,开创接班称典范。女中豪杰吴兰凤,忠嗣刚烈万古传。吴曦安丙皆贼子,口诛笔伐臭万年。”这几行诗可认为是对吴家军的总体评判。
顺便指出,安丙本来也是吴家军后期中的一位重要成员,似乎是历史上的一位争议人物,王兴先生力翻《宋史·安丙传》铁案,无情地揭露了贪天之功,独食平叛成果,陷害忠良,奸诈卑鄙,死无好报的安丙奸相的丑恶嘴脸。在第十章《伪丞相长史安丙咒》中,分“替天行道斩灵魂/忘恩负义欺良心/毒死好义是元凶/冤杀巨源无人性/屈斩忠义军首领/破坏北伐罪不轻/暴尸荒野天报应”七节进行了全面批判。无情痛斥道“数说奸相罪滔天,天地人神都不容。”“无人性是禽和兽,禽兽不如不转生。”“成为金人一内奸”,“何其娼盗残酷贼”。“敌国想做做不到,安丙做成很轻松。”讽刺安丙诗集《皛然集》为“狗屁不通丢粪坑,高唱岳飞满江红!”嘲笑安丙借吴曦的阴暗,抹黑吴家军历史功勋的行为是“光焰万丈照九州,蜀犬吠日枉费神!”
新闻推荐
...
庄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庄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