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木飘香高半山区 托起致富梦想
理县薛城镇箭山村新貌。
观察样本
理县(高原藏区扶贫攻坚县)
□肖笛本报记者 廖晶莹 文/图
盛夏时节,蓝天白云掩映下的理县,扶贫攻坚战役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围绕“依托一条走廊,构建三大基地”的经济发展思路,理县以贫困村特别是高半山农村扶贫济困、产业调整、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工作内容,细化措施,因地制宜为农民群众开辟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故事
***到山区
“苦干五年,建成花果山,甩掉贫困村帽子。”7月10日,理县甘堡乡联合村村支书周兵康满怀希望地说。在他面前,翠绿色的梯田一层连着一层绵延向天际,两年前种下的青、红脆李、甜樱桃、红富士等果树幼苗,现已成林。茂盛的枝叶在蓝天白云下迎风摇曳,预示着丰收将近。
联合村地处海拔2400米的高半山地区,是理县有名的贫困村。2013年底,见广识多的周兵康当选为村支书。上任后,他先是带着村干部和村民外出实地考察,再回到村上召开村民大会,“苦干五年,建成花果山”的产业调整目标清晰地呈现在村民眼前。
党的十八大以来,理县全力推进高半山***,把高半山地区和深沟远寨作为***的主战场,同时把产业发展作为扶贫开发、助农增收的主要途径。该县制定了《2013—2020年高半山地区综合扶贫开发规划》、《2015年高半山***攻坚实施方案》,并派出1500多名党员干部走进贫困村,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扶贫开发整村推进
在理县薛城镇箭山村,村活动室院坝让人耳目一新。走进活动室院坝,平整的水泥院子、宽敞亮堂的活动室映入眼帘。在箭山村,变好变美的不仅有活动室院坝,还有通村公路、蓄水池、挡土墙……
近年来,理县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促进高半山贫困地区破除瓶颈制约、推进产业发展的有力抓手,把道路建设作为推动发展的 “动脉”,把农村,尤其是高半山和深沟远寨的农村学前教育、公共卫生服务、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农业旅游实用技术培训作为能力扶贫的抓手,全面优化软实力,提升环境作为扶贫开发的治本之策。
去年,理县投资300万元,完成了薛城镇箭山村、通化乡西山村和桃坪乡佳山村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完成了村道入口改道、边沟排水、机耕道建设、维修村活动室院坝、修建便民中心等。
下一步,理县将按照省委、省政府扶贫开发的具体要求,按照群众安居乐业,宜农则农、宜旅则旅、农旅结合、彰显特色的思路,将改善村民宜居环境与发展乡村旅游高度结合,突出传统文化村落的保护,大力实施幸福美丽家园巩固提升工程;坚持“抓生态就是抓扶贫”的理念,稳步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等生态修复建设,立足自然生态文化资源优势,加快扶贫开发的步伐,帮助更多群众脱贫致富。
声音
弥补“短板”实现全面小康
理县县委书记蔡清礼: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贫困对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短板”,只有弥补好“短板”才能实现全面小康,这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近年来,理县各族干部群众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大力实施扶贫攻坚行动,扎实推进设施扶贫、产业扶贫、新村扶贫、软实力扶贫、生态扶贫,群众生活更加殷实,有效消除了绝对贫困。
下一步,为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我县将继续把高半山***作为难点工作的突破口,围绕精准这条主线,突出高半山这个主战场,按照 “生态立村、产业兴村、民主管村、依法治村、组织强村”的基本思路,建立完善***工作机制,立足土地做好文章,着力打好“生态”和“文化”两张牌,努力让广大农村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有个好身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走出一条依靠群众加快脱贫的扶贫开发之路。
数据
2014年,理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20.1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53.2%。2015年第一季度,预计实现地方生产总值4.15亿元,同比增长1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亿元,同比增长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亿元,同比增长19.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47万元,同比增长2%。
2014年全县脱贫824人,目前还有36个贫困村、1461户、5415人,2015年计划脱贫1079人。
新闻推荐
3年时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年人均纯收入增长15.6%,农村贫困人口由21.44万人减少到10.85万人,贫困人口降低接近一半,贫困面下降一半以上,贫困人口由“多”变“少”,基础条件由“差”变“优”,农民...
庄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庄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