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扶贫攻坚致富老区】平凉:凝心聚力打好***攻坚战

甘肃日报 2015-05-29 14:19 大字

【扶贫攻坚致富老区】平凉:凝心聚力打好***攻坚战

本报记者 惠程华

唐岔,曾是国扶贫困县静宁县司桥乡的一个贫困村。过去,村里的洋芋、苹果等特色农产品从山道上运出去,靠人拉、担挑;村民们看病、娃娃上学都因路难行而犯愁。如今,平坦的水泥硬化路把唐岔村与外面的世界连接在了一起,农用车、小轿车和大货车川流不息。路,改变了唐岔村,也见证着平凉市众手托举***攻坚战旗的奋进历程。

凝心聚力解百姓难题

平凉,地处陕甘宁交界处,既在六盘山区扶贫片区内,又身处老区扶贫重点区域。这里山大沟深、土地瘠薄,干旱少雨,交通不便是造成群众贫困的重要因素。

找准穷根,全市干部群众凝心聚力打响了***攻坚战。全市各部门联手发挥各自优势和特长,从着力破解贫困乡村基础设施薄弱的难题入手,突出“路、水、电、气、房”建设和“山、水、田、林、村”整治。

平凉市以实施静宁县交通部扶贫攻坚示范县项目为契机,打破行政区域统一规划,瞄准贫困乡村先行实施,整村整乡整区域推进。2014年,静宁县被交通部列为六盘山片区5个扶贫示范试点县之一,当年全县共争取实施通畅工程121条953.6公里,总投资4.77亿元,全县道路交通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油铺硬化道路522公里,通村道路硬化率达到76.8%,农村公路瓶颈制约得到有效破解。

余湾乡是静宁县最偏远的南部山区乡,行路难、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曾困扰着这里的群众。余湾乡找准症结挖穷根,在建起万亩优质富硒有机苹果基地的同时,启动了通畅工程建设,在韩店、王坪、羊路、韩马等村拓宽道路32公里。去年,全乡的苹果不仅卖上好价钱,而且农民借助苹果产业走上了小康路。 (转3版)

(接1版)

静宁县借势发力,率先提升公路沿线苹果、畜牧、旱作农业等特色产业发展水平,按照“道路建设到哪里、产业发展到哪里”的要求,结合产业路建设,及时硬化、沙化、拓宽苹果主产区乡镇主干道、通乡路、产业路建设,实现苹果产区通畅工程硬化71条510公里,进一步降低了农副产品运输成本,苹果产业每年产值增加达5亿元。

近3年来,平凉市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6亿元,落实双联帮扶资金6.47亿元,实施整村推进项目166个,新修通村道路2092公里,解决48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易地扶贫搬迁4096户2.04万人,改造农村危旧房621万户,2.8万人告别了土窑洞。

树立产业扶贫新理念

随着贫困山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破解农民群众收入缺乏支撑的难题,成了摆在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面前的一道新课题。平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深入贫困山区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因地制宜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坚持扶贫扶产业的新理念,连续3年持续实施了“五个百万”增收工程,实现了基地扩张、龙头带动、产业富民,走出了一条“选好产业抓扶贫、搞好扶贫促产业”的路子。

平凉市实施的“五个百万”增收工程,包括百万亩果园提质工程、百万头肉牛增效工程、百万吨粮食丰产工程、百万吨蔬菜保障工程、百万亩马铃薯增收工程,概算总投资达到12.27亿元。

庄浪不仅是国扶贫困县,而且是全国梯田化模范县,全县干部群众30多年来自强不息,硬是在十山九破头的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山地上,建成了百万亩“三保”优质梯田,农民由此解决了温饱。如何将梯田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让农民尽快富起来?近年来,庄浪县走上了由梯田大县向产业强县转变之路。全县坚持每年以8万亩至12万亩的速度建基地、扩规模,推行果园套种、标准化管理等丰产增效措施,抓建了一批“万元园”、“精品园”,推动了全县果品产业提质增效、果农持续增收。目前,全县果园面积突破70万亩,去年果品产量达到30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

打开平凉市“五个百万”增收工程的壮美画卷,一组组令人眼前一亮的数字跃然纸上——到去年底,全市牛饲养量、出栏量分别达到113.5万头和41.5万头,果园面积达到260万亩,其中挂果面积110万亩,蔬菜产量达到134万吨,以“庄薯3号”为主的脱毒种薯面积达到116万亩,实现了“农村户均2头牛、人均1亩果”,特色优势产业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1.7%,贫困乡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所在县(区)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以上。

如今,产业扶贫的新理念,已经渗透到了全市扶贫攻坚战的各个环节之中。

***与双联行动深度融合

地处崆峒区南部阴湿山区的麻武乡城子村,是平凉市最贫困的村之一,山多资源少、沟多平地少、产业单一,曾是城子村贫困状况的真实写照。

双联行动开始后,平凉市委书记陈伟、兰州石化公司、崆峒山管理局把城子村作为帮扶的双联点,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点燃了希望之火。

“过了九月九,烟雾绕山崖,要去老城子,翻山又过岭。”长期流传在崆峒区的这个顺口溜,真实地反映了城子村的行路难。3年来,双联帮扶单位和领导干部联手整合项目,开山修路,修通山区道路15.4公里。有了路,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有了希望。村民纳军说:“我活了大半辈子,也没有想到能走上水泥路,路上安装了节能灯,照得山村亮亮的。现在全村人种好玉米养好牛,奔小康的劲头足得很。”

城子村的变迁,是平凉市***和双联行动深度融合结出的丰硕成果。今年,全市在12万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上,同向发力,同步推进。在乡镇设立扶贫与双联合一的工作站,在村建立由双联干部、包村干部、大学生村官、挂职村干部等组成的驻村帮扶工作队,实现乡有站、村有队、户有干部,形成全社会参与、全身心投入的帮扶合力。同时,在资金项目融合中,统筹安排扶贫专项资金与双联帮扶资金,推动项目资金向贫困村、户聚集,帮扶力量向贫困对象配置,集中解决最贫困乡村、最贫困群众的突出问题。在培训资源融合共用中,以农村青壮年和“两后生”为重点,加强技能培训,力争每个贫困户至少有1人掌握1门实用技术。

平凉市在***上提出了五个精准,一是在帮扶措施上精准定位。推进“喷灌式”扶贫向“滴灌式”扶贫转变,对40.12万贫困人口全面建档立卡,挂图作业,制定有针对性的脱贫措施,做到扶贫对象的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和动态化管理。二是在增收产业上精准扶持,实施“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工程,做到一村一业一单位、一户一策一干部,持续抓好牛果菜特色优势产业,帮扶群众发展乡村旅游、畜禽养殖、中药材种植、苗木繁育等多元富民产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在共享共建上精准发力,坚持硬件强化、软件提升,瞄准瓶颈制约,在贫困乡村路水电气房和教科文卫事业上集中攻坚,全面提高保障率和覆盖面。四是在金融支持上精准对接,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加大财政贴息和担保资金注入力度,协调落实好双联贷款、妇女小额贷款等惠农贷款,探索推广“四方联动”、农民互助合作、林权地权房权抵押担保等融资模式,切实解决贫困群众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五是在保障服务上精准跟进,坚持“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把行业扶贫、专项扶贫、社会扶贫统一起来,全面落实责任、任务、资金、权力“四到县”制度,加大考核力度,确保扶贫任务有效落实。

近日,平凉市提出,***要将干部力量和贫困村脱贫工作紧密结合严格考核,摸清现状、挂图作业、规范管理,力争在扶贫攻坚的对象、内容、目标、措施、投入、考评上体现精准,做到一户一策一干部,一村一业一单位,切实推动扶贫攻坚和双联行动深度融合。

新闻推荐

捧着金果奔小康 ——庄浪县发展苹果产业扶贫攻坚纪实

捧着金果奔小康——庄浪县发展苹果产业扶贫攻坚纪实本报记者王朝霞通讯员李顺民上世纪饥馑岁月里,庄浪儿女建成了百万亩梯田,梯田的高产优势,让庄浪人过上温饱生活。当年以“中国梯田化模范县”享誉...

庄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庄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