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魏来红:孝敬老人是本分

平凉日报 2015-01-31 18:46 大字

□本报记者秦玉龙

在庄浪县赵墩乡牡丹村,说起好媳妇魏来红,乡亲们没有不竖大拇指的。她在家人心目中是个好媳妇、好母亲。在乡亲们的眼里是个好娃娃、热心人。嫁入牡丹村7年来,她不但悉心照顾生病的婆婆,还把无儿无女的大伯接到家里赡养,每天给两位老人喂水喂饭,洗洗涮涮。当乡亲们夸赞她时,她总是憨憨地一笑说:孝敬老人是我的本分!

2008年,23岁的魏来红嫁到了牡丹村。结婚不久,当她得知丈夫的大伯无儿无女,一个人孤苦伶仃,无人照顾,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生活得很恓惶,她便主动把大伯接到家中赡养。当时,村里有人就劝她说:瓜娃,你婆婆年龄大了,浑身都是病,照顾一个老人就够你受了,现在又把他大伯接来伺候,你不是自己找罪受吗?魏来红面对这些“好心人”,总是憨憨地一笑说:我们也有老的那一天!

两位老人年事已高,腿脚不便,魏来红就用自己在书本上看到的康复知识,为两位老人进行康复锻炼。她每天从地里干完农活回到家,无论多忙多累,都要坚持扶老人在院子里走走,帮助他们舒展筋络。等老人走乏了,她就扶着老人回屋,给老人泡脚、洗脚,然后伺候老人歇息后,自己才去休息。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魏来红的婆婆在床上躺了6年,她为婆婆洗澡、梳头、理发、捶背、剪指甲,精心侍候,从不厌烦。婆婆逢人便夸:“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我家小红对我比亲闺女还亲。”为照顾卧病在床的婆婆,她很少回娘家,偶尔回去一趟,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每次看着老母亲恋恋不舍的表情,她的心中就有说不出的愧疚。

2014年7月,婆婆带着满足安详地离开了人世。邻居们感念她的孝心,一个个自发地前来帮忙。出殡那天,她流着泪跪在老人床前说:“妈,让我再最后侍候你一次吧!”她为婆婆理顺散乱的头发,净面、打粉底、扑粉、涂口红,自始至终都倾注着一个媳妇对婆婆的孝心。在场的乡亲们都被她的举动所感动,忍不住热泪长流。村里好多老人感慨地说:“牡丹村送走过那么多的老人,从来没见过这样孝敬的媳妇。”

婆婆去世后,她更加用心地照顾大伯,每天都要给大伯讲一些外面的新鲜事和报纸上的新闻。大伯眼睛不好,看东西不太清楚,为了减少磕碰,她每天都要把饭菜盛好端给大伯,一口一口喂他吃,一天三顿,这已成了雷打不动的规矩。

大伯有气管炎,每到冬天就会犯病,为使大伯不犯病,每年刚一入秋,她就将两床棉被套上松软的被套给大伯铺上。天气冷了,她总是把饭菜盛好温在煤火上,让大伯什么时候起来都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大伯爱干净,她总是把大伯的衣服床单洗得干干净净。大伯在医院做白内障手术,她就家里医院两头跑,精心伺候大伯,同室的病人都认为她是老人的女儿,夸老人有福气。大伯流着眼泪说:“这不是我女儿,也不是我儿媳妇,她是我侄儿媳妇。这么多年,我无儿无女,多亏了小红照顾我!”

前些年,魏来红家经济状况不太好,丈夫长年在外打工,挣钱贴补家用,家里的农活由她一个人承担。为了让丈夫安心在外打工,大伯病了,儿子发烧了,自己颈椎痛得厉害……所有这些事情,她都一个人扛着。接到她报喜不报忧的电话,丈夫很安心地在外打工,既挣了钱,也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能。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这两年家庭经济状况逐渐改善,日子越过越好。

由于家贫,魏来红读到初中就辍学回家务农,但她爱学习,明事理,深深懂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子女。儿子从小到大,她没有过多地唠叨,也没有空洞地说教,而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影响儿子。在她的影响下,儿子小小年纪就充满孝心、爱心、上进心。每次买了儿子最喜欢吃的东西,儿子总是先拿给爷爷、奶奶吃,爷爷、奶奶不吃就硬往他们嘴里填。奶奶去世时,6岁的儿子跪在奶奶的身旁郑重地给奶奶磕了三个头,以回报奶奶对自己的疼爱之情。爸爸不在家的日子,爷爷病了,儿子一晚上不离爷爷左右,把爷爷感动得直掉眼泪。

魏来红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但她的孝心孝行感动了牡丹村,感动了赵墩乡,感动了庄浪县,感动了整个平凉。2014年,她被团市委评选为平凉市首届“乡村道德好青年”荣誉称号。

新闻推荐

刘世文《天伦乐》发行

...

庄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庄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