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走转改”:好新闻的源头活水

平凉日报 2014-11-08 18:56 大字

□庄浪县广播电视台马维营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中央为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也是创新新闻宣传工作,落实“三贴近”原则的一项根本举措。

说到“走转改”活动,我要从一次采访说起,记得那是去年10月份的一天,我们到南湖镇去采访一家林下养鸡户,到那里时鸡场主人王五不在,只有一个稚气未脱的半打小伙正在沟坡上徒手捉鸡。当时,如果说单纯要拍摄一条新闻,我用画面给观众交代一下养鸡场的位置、规模、鸡的品种数量,再找鸡场主人了解一下情况,搞个同期声,也不失为一条新闻。但是,这样的新闻报道有什么意义呢?充其量不过是完成了一条新闻任务而已……就在我们拍摄的过程当中,鸡场主人王五正好赶到,在与他的交谈中,我们发现,这家名为王五的养鸡场,其实它真正的主人就是那位稚气未脱的小伙:王五的儿子王帆。谜底揭开后,王帆羞涩地朝我们笑了笑,这才向我们说起了他的创业史。

王帆告诉我们,他刚满18岁。2011年7月他从兰州一所建筑学校毕业后就去了南方打工。后来,听说家乡政府给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回乡创业给予扶持,不但设立了创业基金,还在征地、税费方面给予优惠。思虑再三,他决定回到家乡创业,搞林下养殖。2013年3月,王帆的这处占地30多亩,能放养几万多只生态鸡的林下养鸡场终于在家乡寺咀山下的一个沟坡旁建成了。

18岁,对于大多数同龄人来说仍然生活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享受着人生中最温暖和最幸福的时光,而18岁的王帆却已经走上了艰辛的创业之路,王帆的讲述给我们很大的触动,经过交心,深入采访,我们拍摄采写了《18岁青年的创业梦》,新闻在县台,在省、市电视台播出后,引起了同行们的一致赞同,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当年省市优秀稿件评选,这条新闻分别获得一、二等奖。

这次采访使我认识到,身在基层,除了能走出去,走下去走进去外,还必须得心里装上百姓,心中要有真情,只有这样,你采写的报道才会具有公信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们要立足大局,着眼全局,从党和政府的关切点上、人民群众的关注点上去发掘选题,去发掘鲜活翔实的素材;用平实呈现,用平民的视觉、平等交流的方式和朴实的文风给予报道,力争使每件新闻作品都能“见人见物见思想,有声有色有故事”。

同时,我们要坚持走出去、走下去,深入实际生活抓“活鱼”,深入到群众之中去调查、去蹲点、去采访。在“走转改”活动中,我先后拍摄采写了《郭世军:倾情家乡公益事业不为名》、《清官善断家务事》、《医者仁心》、《一位退伍老兵28年的军报情》、《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诚信经营天地宽》、《被逼出来的务果能手》和《打出去开发市场》等一批一线新闻,经各级媒体刊播后,不仅受到了同行欢迎,也受到了群众好评。

从事新闻工作这些年来,我体会到:一条好的新闻绝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因为只有基层才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群众,才是新闻工作者毕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到基层现场,才能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才能更好地反映民生、表达民意、体察民情。到了基层,就有了报道的素材,有了思考的火花,有了写不完的故事。走进基层,才能学习掌握和运用群众朴实的语言,培育出清晰朴实的文风,拍摄采写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记者只有接“地气”,才能有底气,有灵气,采写的新闻才会有深度。记者的生活永远在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新闻推荐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在行动平凉日报社李芳芳(二等奖)

...

庄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庄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