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聚宝棚”里日子甜

平凉日报 2014-08-01 19:07 大字

□本报记者刘金龙

7月18日,已入伏天了,趁早上天气凉快,新李蔬菜基地的菜农马宝忠,就钻进自个家的大棚,采摘成熟的“元宝”。

“以前群众的收入主要靠种粮,一亩地只有几百块钱收入,农闲的时候去工地打工,活儿少工价也低,一年下来只能维持个生计。”崆峒区柳湖乡新李村支书李少华说。

“穷则变,变则通。”近几年,新李村抓住全区打造泾河川区万亩蔬菜基地的机遇,通过政策扶持、科技推动、典型示范等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农户发展设施蔬菜的积极性。今年该村共种植蔬菜1200亩,预计全年蔬菜产量可达2400吨,实现产值480万元以上,保障了城区的“菜篮子”。

“一般情况下,一座蔬菜大棚一年种两茬,三年种五茬,年收入2万元没问题。赶上好时节,能收入3万多元。”菜农马宝忠这些年切实尝到了种植蔬菜大棚的甜头。他说,“以前挑着担子卖菜身上都是零票子,现在直接装车批发,兜里都是红票子。不少菜农还开上了私家车,日子越过越红火。”

今年,崆峒区继续推进“百万吨蔬菜保障工程”建设,实施泾河川设施蔬菜整川推进。上半年该区蔬菜的播种面积达到9.09万亩,产量完成10.6万吨,产值达到2.86亿元。

新技术带来高效益

□本报记者赵建平

“今年我家小麦亩产达到1130多斤了。”庄浪县南坪乡史坪村农民李有林,这两天逢人就“卖派”开了,高兴得嘴都合不拢。是什么原因让李有林创下了庄浪县这样一个旱作农业大县小麦单产的新高?记者采访发现,李有林家居住在南坪乡南部,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小村庄。全村的耕地都在山区梯田上,没有什么水利灌溉设施,全部都是旱地。

“他家今年的小麦之所以能有这么高的产量,主要原因是采用了黑色全膜垄作穴播技术,种的品种和别人家的一样,都是‘11鉴6’。”庄浪县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张立功一语道破“天机”。“经过我们实地测产,构成产量三大因素的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黑色全膜垄作穴播小麦都高于对照。”

在冬小麦种植上,庄浪县农技人员经过多年的探索,在白色地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试验研究,成功研发出了冬小麦黑色全膜垄作穴播种植技术。这一技术把垄作沟播技术和全膜穴播技术有机的对接,解决了原有技术放苗难、除草难、易板结、残膜清理难等诸多问题,关键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降雨,为小麦高产高效生产和旱作农业的跨越发展提供了又一项重大技术支撑,深受当地农民欢迎。

今年,全县示范推广黑色全膜垄作穴播小麦1.31万亩,测产结果显示,平均亩产达428.15公斤,比露地对照增105.8公斤,每亩增加纯收益202.8元。核心示范村南坪乡史坪村种植的100亩,平均亩产450公斤,最高达565.56公斤。

新闻推荐

为了提高果园管理水平近日庄浪县岳堡乡组织果农到朱店

...

庄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庄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