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小镇过年变化大

兰州日报 2014-02-09 18:07 大字

马年春节,记者来到了平凉市庄浪县朱店镇探访亲友。从骑着三马子在山路跋涉,到开着小汽车去拜年;从过年才吃一顿肉饺子,到吃腻了肉过年想素菜;从全家人围坐炕上一起看春晚,到老年人盯着电视,年轻人躲在一边默默玩手机……从除夕到正月初六,整整七天的时间,让记者感受到了这个小镇过年时的变化。

开车拜年真便利

大年初三上午,家住庄浪县朱店镇的孔来宝带上早已置办好的年货,前往亲戚们家中拜年。从朱店镇到万泉镇,不到4个小时,他就开车走遍了6家亲戚家里,而来回的路程少说也有70公里。“别看我这辆车款式一般,但实在是方便,这种拜年效率以前想都不敢想。”孔来宝和妻子已在平凉打拼7年,前几年就买了套二手房。而今年春节前,他又花5.5万元置办了一辆国产小轿车。现在不管是过年回老家,还是去亲戚家拜年,他再也不用发愁了。

孔来宝说,以前村上的人们过年走亲戚都是开着三马子、摩托车,由于这些车子既不能遮风挡寒,又没法遮挡山路上飞扬的尘土。于是,那时候常常能看到尴尬的一幕:村民们即使是过年去走亲戚,也会在新衣服外面套上破旧的大衣,甚至披起破旧的棉被,到了亲戚家门前停好车,还要“改头换面”后才敢去叫门。而这几年,路上已经很少能见到这种情形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辆辆小货车和小轿车。“现在我们农村人走亲戚,再也不用披着破大衣裹着被子了。就是自家没买小汽车,也都找到个买了车的亲朋好友,我们走亲戚也可以和城里人一样西装革履。”

“现在村里人买汽车有点像前些年买辆自行车,早已不算什么稀奇事。”孔来宝指了指在山路上不时来往的小轿车说,几乎每年这个时侯,他都会走这条路,感觉今年的私家车明显多了,挂的大多是本地牌照。今年村里很多人都赚了钱,全村的私家车比以前多了七、八辆。同时,还有好几个在外打拼赚钱的年青人,都趁着年前买了小汽车,开着车风风光光的回到故乡。

荤菜吃不完素菜抢着吃

大年初一晚上六点,朱店镇家家户户的灯光已成片的亮了起来。43岁的周桂花开始做饭了,但她的儿子赵刚担心妈妈又做一桌子肉菜没人吃,急忙开始主动“点菜”。

“以前是过年才能吃顿肉饺子,而现在过年,大家都不想吃肉,盼着多来几个素菜了。”周桂花用压面机做好了面条,把葱花炝在热油里。随着她不断从厨房里跑出跑进,晚餐很快就端上了桌:凉拌豆芽、油泼辣子拌蕨菜、自家腌制的咸菜、凉拌肘子、油炸带鱼,还有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臊子面。

“现在生活富裕了,过年每天吃大鱼大肉确实不受欢迎了,时代真的变了。”周桂花收拾着碗筷,看着还剩大半盘的鱼肉和吃得一干二净的素菜,这位农村妇女很是感慨。她还记得自己小时候,最盼望的事情就是过年,在那个年代,只有过年才能美美的吃顿肉饺子,所以人们一年中最渴望的就是春节了。那时候,家里人都是抢着吃猪肉、鸡肉等,包饺子也是纯肉加点大葱的,而素菜基本上都没人碰。但如今,过年受青睐的却反而是素菜了。

长辈看春晚年轻人玩手机

“旁边的父母亲戚看着春晚聊得那么热闹,但我却一直坐在旁边,默默的用手机刷着微博。其实我也不想这样,但呆在家里实在不知道该做什么。”腊月二十八,吴俊明回到了故乡庄浪,见到一年没见面的父母和亲戚,他很是开心。但仅过了两天,他就感到有点受不了。

吴俊明是土生土长的庄浪人,离开故乡到西安打拼已有4年。这段不短的日子,让这个刚刚大学毕业的毛头小伙,成长为一家广告公司的业务经理。但不知不觉间,对于老家庄浪,他已觉得越来越陌生。

“从出生到高中毕业,我在农村待了整整19年。但这两年回老家过春节时,我发现自己已不习惯老家的生活了。”吴俊明说,他感觉村里实在是太冷清了,到处都是空荡荡的,村里没有酒吧,没有网吧,没有超市,要打发时间也就是看着电视,根本就没有适合年轻人的休闲娱乐。每天天黑以后,路上就没什么人了,基本都回到家里看电视或坐在炕上聊天。而在城市,大家下班后常会去聚餐,时不时还会约上几个朋友一起去唱歌放松。

“明明我就是在这个农家小院里长大的,但现在回到家就觉得有点不自在,只想着过完年赶快离开,回到那个熟悉又热闹的城市,即使每天3个小时都在上下班的路上,即使生活在条件简陋的出租房里。”吴俊明说,这次回来过年,他发现有不少在外打拼的儿时玩伴,都有着类似的感觉。不知不觉间,农村生活和城市的巨大差异,让这些去城市打拼的年轻人离故乡越来越远。

庄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庄浪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小镇过年变化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