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声拌饭香又甜本报记者 严存义
笑声拌饭香又甜
本报记者 严存义
7月12日上午,下着蒙蒙细雨。在庄浪县通化乡梁河村新修的通村公路上,记者遇见几位打着雨伞去镇上赶集的村民。
“自打修了这条水泥路,现在走路方便,拉东西方便,学生娃娃上学更方便……”与记者聊起通村公路带来的变化,72岁的梁发祥老人脸上乐开了花。
梁河村地处关山脚下的林缘区,高寒阴湿,交通不便。“原先的通村土路,又窄又陡,天一下雨,烂泥有半腿深,种的洋芋拉不出去,外面的客商也不来。村里信息闭塞,市场不灵,种植结构单一,增收渠道窄,农民收入上不去。”在村支书梁宗玉眼里,交通不便是制约梁河村发展的最大“瓶颈”。“能把这条路拓宽硬化,是群众最迫切的愿望。”他说。
2012年初,华能甘肃公司双联干部来到梁河村展开帮扶。通过进村入户调研,了解群众所想、所盼,大家最深切的感受是:像梁河村这样的山区农村,如果没有一条像样的通村公路,连村民出行都有困难,更别谈脱贫致富奔小康了。最后,“修通山路好致富”成了双联干部们的共识。
说干就干。按照与县乡村共同制定的修路实施方案,华能甘肃公司筹资160万元,运来了砂石料、水泥等筑路材料,通化乡配套部分资金,梁河、新后庄、刘善等受益村的农民积极投工投劳,参与公路建设。短短两个月,一条长5.5公里的通村公路修成了,平展展的水泥路一直通到了梁河村村口,通到了村小学门前。
“通路那天,村民燃起了鞭炮,像过年似的。几个老人坐在路上,用手爱惜地抚摸着光滑的水泥路面,高兴地不得了!”梁宗玉说。
路修通了,致富的“门”打开了。通化乡根据林缘村自然条件和发展实际,立即着手调结构、订产业,通过土地流传、集约经营、示范带动等形式,大力发展育苗产业,目前育苗基地达到2000亩,两年生云杉已开始上市,亩收入可达7000元。
同时,华能甘肃公司还从省上请来了中药种植专家,到梁河、新后庄、刘善等林缘村实地调研,认为这里很适合种植中药材。去年试种甘草、黄芪、独活、党参、防风等均获成功,村民梁长余家试种的1.3亩独活,收入超过了5000元。今年通化乡在林缘村发展2000亩甘草基地,这些两年生甘草长势很好,预计亩均年收入可达4000到5000元。
“现在路通了,不用再发愁苗木和药材卖不出去了。再说,有了这些增收产业,我们脱贫致富更有信心了。”梁宗玉告诉记者,一年来,梁河村农用拖拉机一下增加了50多辆,摩托车增加了110辆,有4户人家还买了小汽车,还有5对大龄青年找上了媳妇。
一条路,让山区村变了样。华能甘肃公司又开始实施通化乡新陈路至韩席村4.5公里通村道路的硬化工程和陈堡村核桃林的建设。梁河村一社65岁的梁宗正老人为此编了一个顺口溜:“干部进村作风变,双联引来幸福天,农村丰收靠实干,笑声拌饭香又甜!”
新闻推荐
18岁青年的创业梦18岁青年的创业梦本报通讯员李顺民马维营王敏在通往庄浪县南湖镇杨河乡的路上,有一段山坡从南湖镇寺咀山上平缓而下,延伸到公路边。远远望去,山坡上林草郁郁葱葱,走近就会看见树林下...
庄浪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庄浪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