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庄浪:打造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区本报记者 王朝霞

甘肃日报 2013-04-11 22:18 大字

3月26日,记者来到庄浪县,平展展的梯田上,覆盖着一条条白色地膜、黑色地膜,在太阳照耀下闪闪发亮,农民在树行间的地膜下点播洋芋;全膜覆土小麦绿苗青青,给黄土地平添了几许生气。

庄浪县通过探索创新,不断提升旱作农业规模层次,不断完善旱作农业技术规程,为全省建设1000万亩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区率先探出新思路、闯出新路径。

“耕田种地,像绣花一样精细”

陇原旱情严重,位于东部地区的庄浪县也难逃“旱魃”肆虐。

“整整一个冬天基本没下啥雪,春天也一直没下啥雨,走在路上脚上直冒干土。”柳梁乡李山村74岁的李文军老人正在地里抢墒顶凌覆膜,他告诉记者:“咱这地方,年年干旱。以前没有覆膜这项新技术,春天点种玉米时,要从窖里担一担水,提着铝壶边浇水边点种,否则种玉米不发芽。”

“现在一覆膜,地下的墒情保住了,不用点浇就能种玉米了。”李文军抓了一把湿黑的泥土说:“去年在这0.7亩地里种全膜玉米,打了1300多斤玉米,卖了1000多元。在咱这山旱区,以前想都不敢想。”

如今在庄浪县层层叠叠的梯田上,地膜遍布。作为全国第一个“梯田化模范县”,庄浪县继续发扬40多年坚持修建梯田的精神,在百万亩耕地上发展70多万亩旱作农业,其中,今年春季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顶凌覆膜7.06万亩,秋覆膜50.2万亩,今年的冬春连旱中,顶凌覆膜、秋覆膜发挥了很好的抗旱保墒作用。

在全县最北面的岳堡乡大湾沟流域,漫山遍野的梯田上,是集中连片万亩秋覆膜田地。“全膜一盖,把墒保住了,秋雨春用。大旱之年,更能显现这项抗旱技术的威力。”村民柳应奎讲起科学种田的事儿,如数家珍:“秋覆膜比春天的顶凌覆膜墒情还要好,去年我家15亩耕地全部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打了2万多斤玉米,收入1.6万元。收成好,当然还得要有好种子、配方施肥,大小垄宽度、种植密度也都有讲究。”

“3月25日下了点雨,经测墒,顶凌膜覆土壤耕作层含水量为13.5%,秋覆膜含水量达18%至20%,一膜两年用的耕作层含水量可达22%。土壤耕作层含水量达到15%以上,播种的玉米即可发芽。”南湖镇农技区域站站长党龄学介绍。“这些天给农民发保水剂、抗旱剂、良种拌药,抓紧在春耕春播中科技抗旱。”

“庄浪人务庄稼务得好,耕田种地,就像绣花一样精细。”省农牧厅副厅长杨祁峰评价道,庄浪县在建设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区上,从技术上提升,从规模上扩大,不断创新完善。这也是甘肃省旱作农业不断迈向规范化、标准化的一个缩影。

“机械覆膜,平得像镜子一样”

行进在庄浪县田间地头,不时传来“突突突”的拖拉机轰鸣声,但见农机手活跃在地头乡间,机械覆膜成为庄浪县的新景。“机械驶过,耕地上铺上了平平整整的地膜,平得像镜子一样。”农民喜悦地说。

“机械覆膜又快、又省时、又省力。用机械覆膜,三四亩地仅用半个小时;人工覆膜,3个精壮劳力花费一天时间,才能覆膜1亩。”通化乡通边村村支书苏建国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机械覆膜1亩地花费40元,如果加上旋耕是50元;而人工覆膜一个劳力一天最低工资150元,村里人都喜欢雇用机械来覆膜。”

“最重要的是机械覆膜能达到统一标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要求大垄宽度70厘米、高度10厘米,小垄宽度40厘米、高度15厘米,人工覆膜很难达到这种同一水平,会影响这项技术的抗旱增产效果。”庄浪县农技中心主任吴永斌告诉记者。

据了解,2010年全省旱作农业推广项目,给庄浪县补贴了4台205型号拖拉机及配套的覆膜机、旋耕机、播种机、洋芋采挖机,县农技中心没有把这些机械分散到各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而是集中起来建立了庄浪县旱作农业机械服务队,并投放到通化乡通边村,成立了庄浪县富生农业机械覆膜专业合作社,集中物资、人力,充分发挥了机械化服务的作用,同时带动全县发展农业生产机械达300多台套。

如今,庄浪县旱作农业机械服务队活跃在层层梯田上,大力推进旱作农业的机械化作业,通过机械娴熟地为农民耕地、覆膜、采收,全县的农业生产机械化率达到40%以上,深受广大农民欢迎。在柳梁乡惠家岔的6000多亩旱作农业示范区,机械覆膜仅用了40天时间,“我们建立了统一机械耕作、覆膜、收获的连片旱作农业示范区,就是要打造旱作农业的高标准样板田。”柳梁乡乡长李安稳说。

“从种小麦到栽苹果,地里刨金”

“昨天下了点毛毛雨,今天地里就很泥,多亏这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南湖镇高房村王恒烈一铁锹挖下去,黑膜下泥土湿漉漉的,他的老伴刘兰英连忙点种上洋芋种子。“黑膜洋芋好哇,杂草少,产量高,1亩地最少能收4000斤洋芋。”刘兰英说。

王恒烈家的田地,与周边村民的田地一样,新栽植了一行行整齐的苹果树苗,在宽大的苹果树行距间,一溜都覆盖着黑色地膜。正值种植洋芋的时节,村民们有的人工点种、有的开着小四轮机械点播。

王恒烈告诉记者:“以前地里主要种小麦,风调雨顺年间,1亩地最多打500多斤麦子,最多收入500元,除过人工、化肥,收入持平;干旱年份,种小麦没有收成,还得倒搭钱。这几年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亩产700公斤至800公斤,纯收入1000多元。去年,我到静宁一亲戚家,他家1亩果园收入两三万元哩。我就栽植了苹果苗,苹果挂果要有5年多时间,在幼果园里还能套种全膜双垄沟播洋芋,去年亩产洋芋4000多斤,1斤洋芋卖0.5元,1亩地收入2000多元。再过5年,咱这山旱地果园亩均收入最少上万元哩。”

记者在南湖、柳梁、岳堡等乡镇看到,梯田里一株株、一行行苹果树整齐挺立,像方正列队里的战士一样整齐有序。果园里覆盖着黑色地膜,套种着洋芋、菠菜、油菜、芹菜等蔬菜。

庄浪县不断调整种植结构,向土地里“刨金子”,使标准化果园“登”上了山地梯田,适宜区基本上实现了果树全覆盖。去年全县10万亩苹果园挂果,产量16万吨,实现产值4.8亿元。今年一举新建成12万亩苹果园,使全县旱地果园累计达到47.6万亩。

新闻推荐

学习李虎成本报评论员

学习李虎成本报今天刊发的通讯《百姓的小事顶天的大事》,记述了庄浪县柳梁乡李堡村二组组长李虎成的感人事迹,读来令人肃然起敬,感动不已。李虎成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平凡的基层村组长。他的精神...

庄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庄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