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 二次创业建设梯田产业强县
庄浪县委书记陈铎指导果园管理
庄浪县县长宋树红指导果园管理
本报记者 黄胜强 通讯员 李顺民
庄浪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1964年以来,庄浪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历时34年,建成了全国第一个“中国梯田化模范县”。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县委、县政府带领下的庄浪县第一次全民大创业。第一次全民大创业,建成了百万亩水平梯田,解决了全县群众的温饱问题。在梯田建设的漫漫征程中,庄浪儿女磨砺出了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庄浪精神。
党的十六大以来,庄浪县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全县干部群众,继续弘扬庄浪精神,紧握富民强县的接力棒,唱响了创业、实干、打硬仗的主旋律,展开了第二次全民大创业,立足已经建成的梯田大县,向梯田产业强县跨越。
10年间,在向梯田产业强县跨越的进程中,县委、县政府结合县情实际,不断探索富民强县产业,从果品、洋芋、草畜、亚麻、中药材、蔬菜六大产业,到果品、洋芋、畜牧三大主导产业。近年来,庄浪县委、县政府不断论证,确立了一果独大的苹果主导产业和洋芋、畜牧、蔬菜区域特色产业相结合的产业结构布局。庄浪县委书记陈铎说,庄浪县今后要持续把做强做优苹果主导产业作为梯田产业强县的主攻方向,力争把苹果产业建设成为庄浪县的标志性产业。
10年间,梯田产业强县的战略布局越来越合理。苹果已经成为建设梯田产业强县的奠基之作,成为梯田产业强县的强力支撑。洋芋、畜牧、蔬菜等区域特色产业,也已经成为梯田产业的优势互补。庄浪县委副书记、县长宋树红说:“十二五”是庄浪发展苹果主导产业的关键时期,县上每年都要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全力扶持农民发展苹果基地,“十二五”末,全县要建成苹果基地50万亩。
苹果产业——梯田产业强县的奠基之作,力争建成庄浪县的标志性产业
庄浪老百姓依靠百万亩梯田解决了温饱问题。在解决温饱,向小康迈进的道路上,庄浪儿女还得依靠百万亩梯田,就要在百万亩梯田上发展富民产业。为此,庄浪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建设梯田产业强县战略。在这个划时代的转型发展当中,急需擎起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苹果、洋芋、草畜谁能担此重任?
庄浪最大的资源是百万亩梯田。梯田便于作物通风、透光,而且这里日照时数长、昼夜温差大。这样的立地条件和气候环境,生产的苹果含糖量高、口感好,硬度适中、色泽鲜艳。因此,农业部把庄浪县划为全国苹果优势产区。不仅拥有这样的区位优势,更让庄浪干群坚定务果信心的,还有毗邻的兄弟县区依靠苹果产业整县增收致富的成功先例。
因此,庄浪县委、县政府把苹果产业确定为增收富民的主导产业,确定为梯田产业强县的奠基之作,力争建成庄浪县的标志性产业。
只要具备一定的规模优势,才能形成产业。“十二五”是庄浪发展苹果主导产业的关键时期,庄浪县每年筹措资金800万元,扶持农民发展苹果基地,以8万亩的年增速扩张规模,“十二五”期间计划建成50万亩苹果基地,全县最佳适生区基本全覆盖,全县农民人均拥有1亩苹果园。目前,全县苹果园累计35.6万亩,其中挂果园10万亩。果园乡镇发展到14个,水洛河等3大主流域的川区和6条小流域适宜区苹果园基本全覆盖。今年,庄浪县苹果产量预计16万吨,产值预计4.8亿元。
智慧的庄浪儿女总是善于总结经验,就像当年建设梯田一样,庄浪干部群众在果园建设中探索出了配方施肥、强拉枝、修剪纺锤树形、肥水耦合、棚网防雹等一系列标准化果园管理技术,得到了国内苹果专家的一致肯定。国内知名苹果专家李丙智说,庄浪县苹果管理技术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得到专家肯定后,全省优质果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现场会也选择在庄浪召开,与会代表详细介绍了庄浪县标准化果园管理技术。标准化果园管理技术生产的苹果也曾经多次在国内、国际果品博览会上获得“中华名果”的荣誉称号。
现场会犹如一面招牌。曾经,庄浪干部群众外出取经学习果品栽培技术。而今,国内外考察团纷纷前来学习庄浪县标准化果园管理技术。
随着果品的提质增效,苹果产业下游的保鲜、包装等链条不断延伸,全县目前拥有苹果保鲜库800多座,总贮量5.5万吨。
洋芋产业——打造陇东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和供应基地
庄浪人曾被戏称“洋芋蛋儿”。那是因为前几代庄浪人大多吃着洋芋长大。在洋芋填饱肚子之后,县上又顺势而为,把洋芋确定为该县区域特色产业。但是,长期的种植导致洋芋品种混杂,抗病性能下降,每遇病害年份,大面积减产。要让洋芋产业增收富民,就必须繁育马铃薯良种。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县上选育了庄薯1号等马铃薯新品种。到了90年代,淀粉的用途越来越宽广,市场需求陡增,这一市场商机增大了该县开发洋芋产业的潜力。
瞄准这一市场商机,借助马铃薯新品种庄薯1号选育与示范推广项目,历经10年,庄浪县又选育了马铃薯新品种庄薯3号。这个品种块茎大、薯型匀称,商品率高达90%,淀粉含量20.5%,平均亩产2173.7公斤,最高亩产5800公斤,创造了全国旱作农区高产典型。
庄薯3号从此诞生了。去年底,庄薯3号通过了国家审定命名,是甘肃省第二个通过国家审定命名的品种,具有淀粉含量高、产量高、抗晚疫病的“两高一抗”特性,适合在高寒阴湿地区栽植,面向全国推广。目前,庄薯3号已经由甘肃省推广到宁夏、青海等周边省区,面积达900多万亩。省内外专家鉴定认为,庄薯3号马铃薯这一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庄薯3号马铃薯脱毒新品种为庄浪洋芋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原料。看中了这一原料资源优势,年产5万吨精淀粉生产线等一批大中型淀粉和粉条生产线相继落户庄浪。年产5万吨精淀粉生产线是西北地区唯一的自动化淀粉生产线。该生产线每小时“吃”洋芋30吨,14万亩洋芋出产的马铃薯才能满足这条生产线生产一年。
曾经只供庄浪百姓温饱的洋芋蛋,而今换代升级涨身价,变为增收富民的“金蛋蛋”。今年,庄浪县种植洋芋31.5万亩,生产鲜薯66万吨、种薯11万吨,洋芋总产值4.6亿元,农民人均收益近千元。
与商品薯相比,种薯更能卖上大价钱。今年,庄浪县在保持27万亩洋芋面积的大盘子下,把脱毒种薯基地扩大到6万亩,旨在加快形成商品薯交易集散地,力争建成陇东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和供应基地。
旱作农业与草畜产业——相互形成“粮—草—畜—沼”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庄浪靠雨养农业,所以就必须高效利用雨水。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庄浪农村就已经开始试验覆膜旱作农业技术。当时推广的是半膜覆盖。在后来的不断探索中,半膜覆盖改变为全膜覆盖。全膜种植彻底解决了土壤干旱难以下种的难题。全膜覆盖种植的玉米平均亩产750公斤,高出露地种植550公斤。同样的地块在相同的肥效之下采取不同的耕作模式其产量翻了近两番。
不仅玉米、洋芋种植实现了全膜化,而且覆膜种植旱作农业技术还推广到小麦种植上。去年,庄浪县特别干旱,在小麦成熟之前,县内几乎没有出现有效降雨。测产显示,该县梯田全膜小麦亩产427公斤,高出露地小麦100多公斤。这样的亩均产量,在一些粮食主产区算不上高产,但对庄浪县来说却是个奇迹,创造奇迹的就是覆膜种植技术。
正是因为覆膜种植旱作农业技术在粮食生产中的成功应用,去年该县粮食总产量15.2万吨,人均拥有粮食345.5公斤。而在推广覆膜种植技术之初的1981年,庄浪县粮食总产量5.68万吨,人均拥有粮食171.5公斤。覆膜种植30多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减少了,但全县粮食总产量和人均拥有粮食均翻了一番。
庄浪县因此在2007年被树立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还召开了全省旱作农业现场会。去年底,该县农技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吴永斌参加了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粮食生产表彰奖励大会,他被树立为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
每年种植全膜玉米25万多亩,既保证了粮食满仓,又为14万头肉牛和50万头生猪提供了优质草料,育肥出栏的肉牛和生猪作为原料加工食品,牲畜粪便排入上万眼沼气池,沼气池发酵转化沼气,沼气渣又作为肥料种植玉米。庄浪县旱作农业与草畜产业相互形成了“粮—草—畜—沼”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这种经济模式既拉动全县草畜产业蓬勃发展,去年全县畜牧业纯收入1.25亿元,又节能减排,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这一做法得到了省上的肯定,全省沼气现场会在庄浪召开,向全省推广传统农业县庄浪县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梯田化的不断深入,大量的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全县45.6%的富余劳动力出路在哪里?庄浪县继续实施劳务输出,把没有产业田可作务的富余劳动力输转到东南沿海用工密集型城市,让他们发展早上栽树、晚上乘凉的“当年经济”。劳务输转直接减少了农民,也富裕了农民。庄浪县被命名为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省上还在庄浪召开了全省农村劳动力就业现场会,推广庄浪的经验。
图片提供:庄浪县电子政务办公室
新闻推荐
截止3月底,庄浪县获得双联惠农贷款的农户共1604户计7885万元,实现了首季工作“开门红”,大幅提升了农行信贷资金对县域“三农”投入的贡献度,有力地支持了春耕备耕和抗旱生...
庄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庄浪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