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庄浪农技推广站成为“田间学校”

甘肃日报 2012-10-25 00:22 大字

本报记者  王朝霞

秋收时节,庄浪县朱店镇孔家沟村村民朱定安望着自家8亩地玉米棒子直乐呵,“今年全膜玉米长得好,1亩地打1000公斤玉米绰绰有余。”他高兴地对记者说:“玉米丰收多亏了咱朱店农技推广区域站!7月,站上技术员说玉米得病了,下发农药催着我们争分夺秒打药,否则,玉米早就让黑蛆吃光了。”

朱店农技推广区域站是庄浪县9个农技推广区域站之一。就在全省基层农技推广站在经历机构改革后大多“线断网破”、目前逐渐恢复重建之际,庄浪县农技推广区域站历经30多年风雨却保留了下来,是目前全省保存最为完好、有自己场所和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组织,成为当地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田间学校”。

专职为农“公益站”

记者在良邑乡杨王村采访时,见到准备收挖洋芋的村民杨忠良。“1个洋芋有1斤多重,再长10多天,能长到1斤5两。”他说,他家耕地少,仅有4亩地,但都是高产田,马铃薯亩产3000多公斤,玉米亩产1000多公斤。“这是科学种田的结果。”

聊起科学种地的事儿,杨忠良随口将“黑膜洋芋”“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测土施肥”“果树套栽洋芋”等近年来甘肃省农业科技新名词讲得熟烂。问及他从哪知道这么多科学种田的道道,他说:“通化农技推广区域站的技术员经常来田间地头指导如何种地,还召集我们到站上学习,传授的都是新技术,不愁种不好地。”

良邑乡包村干部石磊也称赞说,良邑、通化两个乡最时尚、最受农民欢迎的农作物新品种、农业实用新技术,都是从通化农技推广区域站辐射出来的,所以当地农民科技意识强,接受新技术积极性高。

据了解,庄浪县跨乡镇设立9个农技推广区域站,每个站服务2个乡镇,“人、财、物”由县农牧局管理,属县农技推广中心派出机构,人员调配、考评和晋升听取乡镇意见。通过“管理在县、服务在乡”管理模式,促进了全县农业实用新技术的普及率,旱作农业技术实现主要粮食作物全覆盖,马铃薯生产实现脱毒种薯全覆盖,蔬菜生产实现标准化技术全覆盖。

省农牧厅副厅长杨祁峰向记者介绍,基层农技推广站是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组织体系,由于体制上的问题,我国在“撤乡并镇”机构改革中,有的基层农技站被撤销,有的连地方都被卖了,有的合并到乡镇变成“大杂烩”,农技人员不是专搞农技推广,还身兼计划生育、农村合作医疗等数职,根据中央1号文件精神,各地正恢复建设。他认为:“庄浪县农技推广中心区域站多年来在改革中没有削弱,机构健全,队伍精干,是专职服务于农民群众的公益性基层农技站。”

小站培育“大成果”

散布在庄浪县山川沟坎的农技推广区域站,根据区域分为关山寒阴湿区韩店、通化、永宁区域站,中北部干旱区柳梁、大庄、岳堡区域站,西南部河谷川区阳川、朱店、南湖区域站。虽然是“小站”,却“五脏俱全”,有高技农艺师、农艺师等专职技术人员,土壤肥料化验、马铃薯种薯质量检测等专业工作室,仪器设备、培训教材、试验基地等一应俱全。

记者在南湖区域站看到,正在新建的3层楼在公路旁,服务农民很是方便。不远处的旧站,是上世纪80年代建的平房,虽然简陋,但在小麦育种室里,上百个小袋子整整齐齐摆放着,每个小袋子贴有各种小麦的标签,“这里会集着200多种小麦育种的原始材料,是30多年来日积月累的成果,近几年也培育出了‘南鉴8号’等小麦新品种,已通过鉴定命名的有11个小麦品种。”该站站长党林学自豪地说。

令庄浪县基层农技人员更为骄傲的是,“庄薯3号”这个目前在省内外响当当的马铃薯新品种,就是从庄浪农技推广中心的区域站走出来的。农技人员经历15年培育出的庄薯3号于201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经省科技厅组织成果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县农技中心依托区域站体系,于2011年在该县推广庄薯3号27万亩,总产鲜薯72万吨,总产值5亿多元,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纯收入达350元。

省农牧厅科教处处长丁连生认为:“庄浪县充分利用区域站的试验基地优势,通过大量反复地试验、选育,在一个普通的基层农技中心培育出了国家级的马铃薯新品种,也为全省推广农业新品种探索出了新模式。”今年,全国、全省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庄薯3号”以其高抗晚疫病的特性在众多马铃薯品种中独树一帜。

据了解,庄浪县农技中心及区域站共实施部、省、市农业科技项目110余项,其中获农业部丰收奖6项,省级科技进步及农技推广等20余项,市级科技进步奖43项,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扎根农村“技术员”

庄浪农技推广区域站里,有一群活跃在田间地头、农民家中的农技人员,他们给农民“手把手”地教、耐心细致地讲、亲身在地里种给农民看,被农民亲切地称为“技术员”。

在朱店农技推广区域站,记者见到了站长李顺乾,他58岁,身穿蓝灰色中山装,头戴深蓝色帽子,朴实憨厚,是位“老农技”了。从上世纪60年代生产队建立农科站到70年代建立区域站,他扎根朱店农村干农技推广已44个年头,一年有一半的时间奔波在农家推广新技术。

“今年玉米二代黏虫在其他地方刚刚露头,我们就及时发放农药指导农民灭虫,经过10来天时间的防治,我们这没有发生1例黏虫病。”李顺乾兴奋地说。县农牧局局长杜峰告诉记者,今年春天派李顺乾到北京开会出差,短短5天他就回来了,连故宫等旅游景点都没逛,李顺乾说他放心不下地里玉米膜下除草、点种等农事,就匆匆赶回来了。

李顺乾是庄浪农技推广区域站广大农技人员中的典型代表。像他这样的一批农技人员,长年累月扎根农技推广一线,引进、试验、示范新技术,向周边群众供应良种,推广普及高产栽培、植保、土肥、园艺等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宣传农业新典型、新方法、新经验,解决农民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向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

目前,庄浪县共有251人从事农技推广,其中吴永斌被国务院评为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农业部优秀农业科技专家称号;还有技术员被国家科委、农业部、省政府、省委组织部等授予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等。这些爱岗敬业的农技人员,成为当地最受广大农民欢迎的“土专家”。

新闻推荐

非遗撷英:漫闻“花儿”春续长

周斌庄浪“花儿”是西北民歌的一种。据记载,明清时期是庄浪“花儿”的兴盛期,有“农夫村妇锄田忙,漫闻‘花儿\’春续长”的记载。由于“花儿”易于创作,演唱随意,隔山对“花儿”成为庄浪人最常见的一...

庄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庄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