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掉贫困帽 发展劲头足

甘肃日报 2020-09-24 02:48 大字

整齐漂亮的新房。

蔬菜合作社为实现助农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建幼儿园内充满欢声笑语。

扶贫车间让许多贫困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村民通过对果园进行精细化管理,实现效益最大化。

什字镇饮马咀村村民用光荣积分兑换礼品。

公司加基地养殖模式,让养殖户吃上了“定心丸”。

绿树环绕的移民新村。

摘掉贫困帽子后,灵台县继续奋发努力,向美好生活而行,跑出致富“加速度”。

灵台县果园遍地,苹果成了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养殖业也组团发展,逐年向好。8年全县累计减贫5万多人,达标出列贫困村79个,贫困发生率降至0.29%。这是一份不菲的成绩。贫困渐远,富裕渐近,这片土地生机盎然。

随着苹果产业的壮大,大部分果园都开始利用新技术、新模式,经济收益明显增加。生长快、产量高,高新技术含量高的果树品种,以及管理技术得到全面推广。村民流转土地,就近务工,农民向产业工人身份转变趋势明显。

灵台县历史上就有养牛的传统,但一直苦于牛品种选择不够科学合理,管理技术滞后,加之没有形成规模,在市场竞争中很难脱颖而出。为壮大养牛产业,“党组织+国有公司+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得到推广,各类资源得到整合,资金瓶颈、技术瓶颈得到解决,规模化成效明显,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农户养殖收益得到稳定保障。结合实际,灵台各乡镇村社,都选择了适合的发展产业,蔬菜种植、中蜂养殖、花卉种植、食用菌种植等大批特色产业都得到了推广实施,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成了灵台发展的新特点。

行走在灵台各乡镇,新农村新景观随处可见。饮水安全、道路通达、网路覆盖、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日常诊疗不用出村,卫生健康工作全面提升,各项民生工程,得到群众一致赞誉。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子恒

新闻推荐

灵台小艾草种出扶贫大产业

本报灵台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曹亚鹏)初秋时节,在灵台县东北部的新开乡艾草种植基地里,满眼翠绿的艾叶与青山融为一...

灵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灵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