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入库文化产业、劳动工资调研报告
根据国家统计局《基本单位统计报表制度》的要求,由马小龙带队在8月下旬对第二季度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企业进行全面调研,同时为全面掌握劳动工资统计改革进展情况,准确分析行业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运行态势,对劳动工资也进行了统计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
平凉市这次调研的重点内容是要找准制约文化发展的突出问题,按照政府主导、文旅联姻、企业经营、市场运作、依法管理、竞争发展的思路,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大政策引导、市场管理力度,使文化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一)平凉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截止2020年二季度底,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以下简称文化产业)法人单位934家,2020年二季度新增入库文化产业企业18家,规上文化产业企业6家。
重点检查了新入库文化产业企业:灵台县百农强盛手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灵台县韵之舞艺术培训学校有限公司、华亭庆丰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庄浪县鸿昇电器销售有限公司、甘肃中天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静宁县海平广告传媒有限公司、甘肃泾宝斋中元文化旅游业有限公司、甘肃恒达只能包装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的单位注册登记基本信息、企业营业场所、从业人员及财务情况。同时现场将四经普文化产业企业单位数和现有文化产业单位数进行对比同步,及时删除已经消亡或转为非文化产业的企业,彻底摸清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底数,建立维护及时、准确全面的文化产业库。
确认新增华亭庆丰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为规上文化企业,减少规上企业庄浪县鸿昇电器销售有限公司,规上企业调整为崆峒区2家,静宁县3家,华亭县1家,全市共有6家规上文化产业企业。
(二)文化产业培育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文化产业涵盖面广,主要包括媒体传播业,出版发行业,文化旅游业、文艺演艺业、文化娱乐业、文化体育业、文博会展业、文化制造业、民间工艺业、文化信息服务业等十大产业。针对我县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文化产业的定位、发展规划尚未形成。一是没有专门的文化产业发展机构来主导分析平凉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二是缺乏产业规划,对文化产业这一领域平凉市的优势和劣势分析不透彻,应该走怎样的发展道路缺乏深入探索。三是对文化旅游来讲,文化与旅游是一对密不可分的整体,缺乏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生命力的,而文化的经济实现形式又要依托旅游才能实现。所以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机构来系统的研究统计、分析平凉市的独特文化资源优势,引入资金投入发展文化产业。
2、文化资源整合和综合开发不够
现有文化产业普遍规模较小,占当地经济总量比重偏低,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不明显,这些现象与文化资源整合不够、经营分散直接相关。现有文化资源分散在文化文物、旅游、园林、宗教等数个部门管理,各部门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相互之间沟通协调不够,对文化资源综合开发十分不利。
3、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十分匮乏
调研中反映比较强烈的还有人才问题,尤其是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十分匮乏。文化系统内文化产业人才培训滞后,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也难以在系统内安家落户,各地普遍缺乏懂经营、善管理的文化产业人才,缺乏开拓文化市场的人才。
4、文化品牌开发力度不够
对文化资源缺少经营性、开发性整合,缺少文化品牌的战略策划和运作,通过品牌的创建、促进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较低。
(三)实现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1、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文化产业的认识
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建立健全人才机制。一是建立健全文化产业领导机构,深入研究平凉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认真分析平凉市文化资源现状,为平凉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建立文化人才储备库,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推动平凉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2、构建文化发展体系,促进产业发展
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带动各类文化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媒体传播业,文化旅游业,文艺演艺业,文化娱乐业,民间工艺业等文化产业,建成门类齐全,运转有力的文化体系。
3、创新文化服务、引导文化消费
文化消费作为文化产业链的终端,既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动力,又是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要进一步提升和改善市场服务水平,让消费者更加方便、快捷地接受文化产品,推进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创造舒适的文化休闲与消费平台,有效增强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让越来越多的人养成习惯,自己花钱购买文化产品和服务。
二、劳动工资
(一)劳动工资现状
目前全市共221家,其中:崆峒区91家(其中4家关闭暂停)、泾川县16家(其中3家关闭暂停)、灵台县17家(其中3家关闭暂停)、崇信县7家,庄浪县31家,静宁县38家(其中2家关闭暂停)、华亭市21家(其中2家关闭暂停)。
(二)存在问题
1、行政、事业单位增资空间较小。受国家统一增资政策的影响以及工资以外各项津贴、补贴发放的规范,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增长空间有限。
2、职工工资在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之间差距依然很大,长期的收入差距会弱化居民的消费能力,使经济增长缺乏内生拉动力。
(三)对策建议
1、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渠道,缓解劳动者就业压力,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政府在“六稳”、“六保”目标下,积极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开拓新的就业增长点,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进一步拓宽各种经济类型单位的就业空间,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推进灵活多样的劳动就业方式。
2、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工资增长机制,适当提高低收入行业工资水平,缩小行业间收入差距。通过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工资指导线等制度,建立最低工资标准与社会经济发展及物价增长的联动机制,推动和激励企业合理提高职工工资水平。
新闻推荐
8月25日至26日,市政府副市长宋全科督查我县重点交通项目。市政府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杨喜成及市交通运输局负责同志...
灵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灵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