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旅游纪念品应多点地域特色

平凉日报 2017-05-06 06:03 大字

□本报记者赵晓燕

“五一”小长假结束后,平凉市旅游综合收入颇丰。据统计,3天假期,全市共接待游客56.8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3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9.1%和29.5%。在看到喜人收益的同时,记者却听到了一些不一样的声音。

5月1日,记者在广成驿站小吃街遇到了来旅游的郑州程婷女士一家。聊天中,程女士对崆峒山美景和地方风味小吃大加赞赏后,却遗憾表示没有买到合适的礼物带回家送给亲朋好友。程女士说她喜欢旅游,每到一个城市都会购买具有当地特色的纪念品或收藏或送给亲朋。在平凉,不管是崆峒山还是广成驿站,售卖的纪念品和她在其他城市旅游景点看到的大多雷同,基本是批量生产,且品质不高。而对于平凉比较有名的纸织画,程女士则觉得不便携带,只好放弃购买。

事实上,很多游客都有这样的感受:旅游越来越大众化,而记录旅游足迹的旅游纪念品却让人提不起购买欲望。原因是,不同地域,不同景区,却售卖着一样的饰品、一样的布偶或木制玩具、一样的钥匙扣等等,这些毫无特色的纪念品让游客无可选择。如此一来,本是带动旅游经济收入重要部分的旅游纪念品却成了鸡肋。

旅游纪念品不只是商品,它还是一个地域的独特名片。除了具有一定的观赏性之外,还代表着当地特色、承载当地文化。一个成功的旅游纪念品,不仅要形象地传达出当地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品位,还应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据了解,平凉市也相继开发了一批旅游商品和工艺品,如剪纸、香包、马尾荷包、麦秆画等,可是这些商品为什么没有吸引住游客眼球呢?记者以为还是地域特色不够明显,这些商品在网店随处可以购买,而且产地不只是平凉。而灵台县开发的西周青铜文物仿制品,印制的《针灸甲乙经》和《皇甫谧遗著集》等纪念品,有地域特色,可也是“深在闺中人不知”,没有让旅游者接受。

因此,要真正让我们的旅游纪念品入得游客的眼,留住游客的回忆,记者以为还是要在特色创意、大众接受,以及品质上下功夫。哪怕是小到钥匙扣或者水杯也都可以把平凉各地的地方文化和历史元素、特色文化符号、标志景观建筑融入其中,再加入独特的设计,进而形成既紧跟潮流,能让大众消费得起又不失文化精髓的旅游纪念品,让每个来到平凉的游客能带的走,并且每每看到这些小物件时都能回忆起平凉的美好和特色。

新闻推荐

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问题

1.崆峒区上杨乡政府违规借用车辆问题。2014年4月,时任崆峒区上杨乡政府乡长黄正栋提议并组织实施,上杨乡政府与某运输公司签订借车协议,将该公司1辆本田CR-V越野车借用作为乡政府公务用车无...

灵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灵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