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高华 分厘之间巧致富

甘肃经济日报 2016-11-18 00:00 大字

本报通讯员王富强

“自今年10月份试生产以来已经烘干了500多吨,咱这个烘干塔一月出干粒6000多吨,有了这个烘干机,又方便、又能多赚钱。”灵台县华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高华说。

近日,笔者来到高华所创办的玉米烘干厂,金灿灿的玉米堆放在院子里,他正在和员工忙着维修机器,为烘干下一炉玉米做准备。

今年45岁的高华2002年和妻子从县肉联厂下岗后,夫妻俩东拼西凑了12.4万元买了辆二手货运车,跑长途拉煤、运粮,在给别人拉运粮食时,高华意识到贩粮挺能挣钱,虽然每斤只挣到几分钱甚至几厘钱,但量多了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不到1年,高华决定独自搞粮食收购。“想把生意做好,白手起家真的太难了!期间的心酸只有自己知道。”高华对笔者说,每天都是起早贪黑,有时由于资金周转不开,收粮时给农户写下欠条,但粮价突然下跌,没办法出售,农户上门催要粮款都是常有的事。

从2003年至今,高华一直在粮食收购领域摸爬滚打,算是一名业界老手。“在出售粮食中,就拿玉米来讲,每次交100斤,就要扣除35斤的水分,等于只卖到65斤的钱,国标是每100斤扣除14斤的水分,就可以卖到86斤的钱。”高华比划着对笔者说,由于受天气变化和晒场限制,刚从粮农收来的粮食水分高,联系的粮食收购商不是不收就是压价。2014年,高华和同行商量后,决定两人合资建办粮食烘干厂。在经过前期调研后,高华决定把厂址选在玉米主产区——百里镇新集村。说干就干,经过前期考察后,从去年5月开始建厂,到今年6月份建成。

一谈起收割后晒粮问题,百里镇种粮大户马振军对此深有感触。今年,马振军流转了70亩土地种植了玉米,就算今年减产,产量也达到了28余吨,收割后,附近高华新建的粮食烘干设备帮了大忙。“总体情况还不错,70亩玉米产值达到了3.7万余元。”马振军说,入秋以来,在持续阴雨天气的影响下,粮食烘干机成了广大农户最需要的设备,切实为农民解忧。

高华说,做生意要讲长远,目前自己粮食的收购对象主要是县上的百里、新集和朝那群众,每斤都比其他外地粮贩子高出3到5分钱,经过自己烘干后,水分少了,加之这里的玉米颗粒大、成熟时间长、淀粉含量高等特点,在市面上也响卖,每斤赚个几分钱也不成问题。

说话间,高华的手机响了,电话的那头北大荒西浓公司一行已经到了该县百里镇新集街道,前来洽谈收粮事宜。

新闻推荐

连日来灵台县蒲窝乡组织乡村社干部群众及果树技术员深

连日来,灵台县蒲窝乡组织乡、村、社干部群众及果树技术员深入关庄村果园进行果树拉枝、病虫害防治、中耕除草等,确保果园管理工作整体推进。图为果农正在给果树进行拉枝。冯永乐摄...

灵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灵台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