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专注一件事生活才有滋味

平凉日报 2016-10-09 00:00 大字

□本报记者柳娜文/图

在灵台县中台镇南垫子村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里,74岁的孙晓斌坐在树底下,埋头给刚打好骨架的灯粘绸面。他的神情轻松、热情又专注,就像玩一种好玩的游戏。

在孙晓斌的家里,有一间“工作室”,里面挂了几十盏宫灯,有一层的、两层的。宫灯上旋转的图案,有十二生肖、竹报平安、金玉满堂等年味十足的图案,也有《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等文学名著里的人物,还有灵台的风景画。

“这些图案都是我从书上找来,然后印出来的,挺漂亮吧。”孙晓斌一说起他的宫灯就兴致勃勃。

孙晓斌痴迷做宫灯多年,最早源于10岁那年。年幼的孙晓斌在元宵节时看到了挂在集市上的宫灯,从路这头挂到路那头,灯影摇曳,雪花飘飘,爆竹声声的正月里,留存下整个童年最温暖的回忆。

从10多年前开始,小学文化的他跟着会做灯的邻居学习,并开始自己设计、摸索,慢慢掌握了做宫灯的制作技艺。多次尝试,也失败过,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最终,孙晓斌做出了美丽的宫灯,而且越做越好。

宫灯是怎么做出来的呢?面对好奇的我们,老人拿过一块木板,只见上面全是钉子孔。隐约看见八角、六角、四角轮廓。“这是龙骨板,画出宫灯图纸,按各面钉钉子。铁丝绕着钉子绕圈,做出宫灯的骨架。”

平凉竹子少,宫灯骨架多半是用粗细不同的铁丝做的。骨架做好,按设计的样子,给各片宫灯面蒙绸子。上完面的宫灯还要有装饰物,各种镶边、图案、文字,细节处理完毕,就用胶布把各面连接在一起,做成宫灯。泡沫砖制成底座,安装灯泡,最简单的宫灯就制成了。

“看着简单,但其实讲究很多。比如说灯篾,如果用竹子做的话,就要选皮厚、有弹性的竹子,这样做成的灯篾不易变形,久放不走样;胶的配方和熬制也很讲究,胶稀了黏性不强,稠了灯干后又会留痕迹。此外,打糨糊也是一道技术性很强的工艺,有时需要很多次的熬制。要做旋转式宫灯的话也有一定的科学技巧……”孙晓斌说。

“这一盏宫灯卖多少钱?”记者问道,孙晓斌笑着说,“我不大关心做宫灯挣不挣钱,都是有人要了给两个钱就拿去了,我只关心我做的宫灯是否好看,有没有新意。”

孙晓斌喜欢宫灯,他也希望能将自己的手艺传给别人。每年正月,他都会将宫灯拿到村里,供大伙观赏。孙晓斌说,“制灯老艺人相继离世,再加上年轻人嫌做工复杂、挣不了钱,都不愿学,宫灯技艺青黄不接。我很爱做灯,我觉得专注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晚年生活才有滋味。我会一直做下去,也希望老祖宗传下来的技艺能发扬光大。”

正在制作宫灯的孙晓斌。

孙晓斌制作的宫灯。

新闻推荐

灵台:工业经济发展正当时

□本报记者曹鹏伟鸿宇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建文,作为灵台县首家,从传统实心粘土砖生产,成功转型煤矸石烧结砖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已经从一年前的“保守党”变成了当下的“革新派”。...

灵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灵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