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源头来活水 好梦终成真

平凉日报 2015-09-09 18:22 大字

(上接第1版)

2011年,崆峒区被确定为全省“两个共同”示范区后,平凉市委、市政府迅速筹划,以大力推动民族乡村经济社会较快发展,巩固提升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走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创建路子为出发点,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关于支持崆峒区加快建设全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提出了“重点支持7个民族乡,集中建设‘路水电气房\’,大力培育牛果菜特色产业,全面开展宣传教育引导,将崆峒区建成经济社会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两个共同\’示范区”的工作思路,并从政策上给予扶持,崆峒区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确定了在示范点实施100个大型项目,建设10个示范村、10个产业开发典型、10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培育1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街区的“五个一”工程,同时,论证储备项目197项,概算总投资12.3亿元。

为保证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市、区两级成立了“两个共同”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统战部牵头全面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调度和协调指导,同时组建了由市委、市政府领导牵头的8个帮扶督导组,对崆峒区的7个民族乡和1个街道办事处开展经常性的帮扶督导。结合双联行动,市上每位常委除正常的联系点外,还增加了1个承担“两个共同”示范建设任务的民族村。市、区两级牵头领导经常带领帮扶督导组成员深入帮扶点调研办公,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指导开展示范建设工作。几年来,各督导组共为示范点直接资助资金330万元,协调落实贷款274万元,落实小型项目7个220万元。根据市上建立的部门协作机制,市直33个部门、5个金融单位按照各自承担的示范建设任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协调争取资金,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市、区两级还将“两个共同”示范建设与党建、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层层靠实工作责任,起到了很好的鞭策促进作用。

“两个共同”创建工作的最大难度来自资金的压力,为破解压力,市、区两级从实际出发,探索出了“多方联动,整合资源,专项资金‘促\’项目,部门争取‘帮\’项目,扶贫资金‘补\’项目,以项目支撑为发展导向”的工作思路,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00万元,用于示范建设项目配套。几年来,用省上安排的2800万元、市上安排的800万元专项资金,拉动示范建设总投资6亿多元,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与此同时,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扶持,市上交通、民委、畜牧、卫生、水务、教育、发改、国土等部门先后为崆峒区民族乡村争取国家投资2.72亿元。市上还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六盘山片区扶贫开发和全省“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机遇,将“两个共同”创建与开发扶贫、造血扶贫、生态扶贫相结合,先后共为崆峒区民族乡安排财政扶贫资金2883万元,实施整乡推进项目3个、整村推进项目7个、省级连片开发示范项目1个。

创建活动中,市、区两级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培育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内涵丰富的发展典型,带动了整体工作。大寨回族乡的刘家、黄家、锁家3村由市委主要领导包村抓点,对该区域实施了整流域推进、连片带开发,通过整合项目,筹措资金3600多万元,硬化道路15.5公里,建成移民搬迁安置点2处,完成旧村改造2处,配套了自来水,升级改造了农电线路,新建村部、卫生所各2个,改建了黄家村小学,建成文化体育广场1处,培育发展黄牛养殖和林果等产业,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使之一跃成为“两个共同”创建活动中的典型。西阳回族乡地处崆峒区北部干旱塬区,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在示范建设中,梯田建设被作为工作重点,按照“统一规划、集中连片、规模治理”的思路,大规模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共建成高标准梯田6.5万亩;加大全膜玉米和秸秆养牛推广力度,全膜玉米种植面积由2011年的0.6万亩增加到2014年的4.2万亩;建成千头肉牛养殖小区3处,发展10头以上养牛大户180户,走出了一条“梯田化-机械化-全膜化-产业化”梯次推进的贫困山区农业发展之路。崆峒区回族群众素有养牛贩牛的传统,市、区因势利导,用足用好畜牧项目资金和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等,对标准化养殖小区、饲草基地建设以及冻配改良、疫病防控等进行扶持,畜牧业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3037元提高到2014年的5516元,增长81.6%。为改善城市少数民族群众人居条件,2014年,市、区两级把基础设施严重滞后、2400多户住户中少数民族占85%的新民北路棚户区改造作为为民措办实事的重点项目,集中力量开展攻坚行动。按照建设民族风情街的定位,规划了占地1100多亩的居民安置区、民族商务区、民族风情广场和民族小吃一条街等,还用市级“两个共同”示范专项资金,扶持新建了新民路社区多功能综合服务大厅和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提升了社区服务功能。

“两个共同”示范区建设离不开“两个共同”意识的树立,而“两个共同”意识的树立,又得借助富有成效的舆论宣传引导。为此,市、区两级通过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六进”活动、主流媒体开辟专栏、举办各类培训班等形式,在全社会大范围、分层次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几年来,共开展农村实用技术、青年致富创业、外出劳务政策、民族宗教干部、民族宗教界人士培训班56期,培训2.31万人次,先后组织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知识竞赛、民族团结主题征文以及民族团结进步和谐村镇、和谐社区、和谐企业、和谐学校的“四和谐”创建活动,教育、卫生部门结对开展送教、送医下乡和双向交流活动。这些举措,为“两个共同”示范建设注入了“正能量”,增强了“软实力”。

在重点抓好崆峒区创建工作的同时,平凉市还以点带面,将示范建设向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华亭、灵台两县延伸,在两县自行筹措资金7000多万元,积极开展“两个共同”示范建设,培育了一批示范典型的基础上,市上将华亭县的神峪、山寨两个回族乡和灵台县的中台镇纳入示范建设范围,安排市级专项资金,对重点项目给予扶持,推动了两县创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在平凉全市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新平凉的大格局中,民族乡镇借助“两个共同”创建,加快了奔小康的步伐,让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圆了致富梦,创建工作虽然看似一块小拼图,但这块小拼图以其势大力沉、擘画有方、快节奏、效果显著而成为大格局中醒目的亮点,它无疑对全市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有着很好的示范意义和推动作用,对平凉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新闻推荐

走出贫困奔向小康——灵台县扶贫攻坚纪实本报记者李玉成陈斌李斌郭海凤王富强

...

灵台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灵台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