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好孙子侍奉九旬老祖母全家五世同堂

平凉日报 2015-01-30 18:46 大字

好孙子侍奉九旬老祖母全家五世同堂

王来祥,男,崆峒区花所乡花所村一社农民。已近90岁高龄的田培智老人,早年因家庭困难随儿子入赘于王家,近年来儿子、儿媳体弱多病,照顾田培智老人的责任就落在孙子王来祥的肩上。由于祖母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痛风等疾病,经常大小便失禁,他每天都给老人家擦身、揉背、喂饭。夏天太热就为老人买来电风扇,冬天每晚把炕烧热,灌几个暖水袋不让老人受凉,坚持为老人洗脚、按摩,抽空把老人背出屋外晒晒太阳。十多年来,王来祥克服经济上的困难,悉心照料老人的生活起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践行着对父亲、母亲的庄严承诺,体现着一个男儿的担当。他被评为崆峒区“十大孝子”。

农村汉子见义勇为显身手

张锁锁,男,静宁县灵芝乡张堡村毛咀组农民。2013年5月6日,静宁县灵芝乡张堡村村民张锁锁正在邻居吴金玺家帮忙干活,突然听到呼救声,原来是吴金玺和同村的曹喜明因置换土地发生纠纷撕打在一起,曹喜明手持杀猪刀已将吴金玺砍翻在地(后因伤势过重死亡),又持刀追砍吴金玺老伴赵燕菊和其女儿,在这危急时刻,张锁锁不顾自身安危,迅速扑上前去,紧紧地将曹喜明持刀的双手抓住,与其展开搏斗,最终制服了曹喜明并报警,救下了赵燕菊母女二人。张锁锁没读过多少书,妻子瘫痪多年,家境十分贫寒,这样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当别人遇到危险时,用自己的行动阐释了见义勇为精神。他被评为甘肃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静宁县见义勇为先进分子。

好心市民拾金不昧传递正能量

赵凤珍,女,崆峒区西郊办新生巷社区居民。2014年10月31日上午,赵凤珍在诊所看过病后行到甘沟路西景园桥头时,发现一沓用黄色橡皮筋扎着的百元人民币,周边也没有人,赵凤珍就满心疑惑地捡了起来。她拿着这些钱和银行卡,站在原地等待失主2个多小时,也未等来失主。最后,她将钱和银行卡交到了西大街派出所,经过值班民警岳小明当场清点,确认现金3500元整和一张工商银行储值卡。随后,西大街派出所通过多方查找,将银行卡和现金归还失主崔先生。赵凤珍这种拾金不昧的行为,传递了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80后青年用行动解答“扶不扶”纠结

孔晓明,男,静宁县委宣传部干部。2014年3月27日中午,静宁县城吴振兴老人在回家路上突发心脏病,昏倒在地,不省人事。这时,路过此地的孔晓明循着喊声立即跑了过去,一边用手机拨打120,一边对老人展开了急救。期间,孔晓明一直守候在老人身边,直到急救车赶到现场,随同医护人员将老人送到了医院,看到老人输上液体、病情稳定后,亲属也相继到来,他才悄悄离开。事后,老人家属多方打听找到了孔晓明的单位,为他送上了“危难见真情、相助显品德”的锦旗。面对老人跌倒时到底“扶不扶”的道德徘徊,孔晓明毫不犹豫、果断坚决地向老人伸出了援助之手,他的善行向世人证明了人间自有真情在。

七旬乡贤捐资架桥修路“反哺”家乡

兰德明,男,华亭县策底镇大南峪村村民。华亭县策底镇庙川社一直以来是华亭县策底镇较为贫困的一个社。为了生计,二十多年前,兰德明离开家乡到县城创业,开办诊所,治病救人,一心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回报家乡。2014年3月,已经75岁的兰德明拿出多年积蓄48万元,组织村民疏通水渠,为村上建成了“明德桥”;拉运砂石1000多方,铺垫了200多户村民门前的道路,修起了篮球场和广场,添置了活动器材,大南峪村的基础条件大为改善。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并没有过高的收入和积蓄,却能不计私利回报家乡,被村民亲切地称之为“活雷锋”。

大山深处默默无闻的森林“守护神”

崔和平,男,崇信县新窑林场护林员。1984年,年仅24岁的崔和平从部队复员,成了崇信县的一名护林员,从龙尾沟林场到新窑林场,这一干就是30年。仅在新窑林场工作的17年里,他每天都要巡山两次,走10多公里山路,一趟下来至少三四个小时。17个春秋,6200天,他共计走了6万多公里,胶鞋每年都要穿破两三双。多年的护林工作让老崔也摸出了工作经验,防火防盗还要防牛吃羊啃,他还常常跑到附近的养殖户家中讲政策、发资料,坚持做思想工作,硬是让农户放弃了上山放牧,改为舍饲圈养。正是像老崔这样的大山守护者,靠着吃苦奉献和执着努力,才换来了新窑林场37年来未发生森林火灾。

苦口婆心为党分忧为民解难

黄沿钧,男,平凉市信访局信访科科长。2008年1月,黄沿钧从部队转业回到地方,又走上了“天下第一难”的信访工作岗位,成为一名一线“窗口”普通信访工作者。他把信访群众当亲人,把信访诉求当家事,“人不伤心不落泪,人无难事不上访”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面对情绪激动的来访群众,面对一些棘手的信访案件,七年来,他隐忍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痛苦,加班加点,废寝忘食,苦口婆心,设身处地为来信来访的群众着想,共接待来访群众3558批2.9万人次,协调解决到市重大集体上访、缠访闹访167批1981人次,走访困难群众289户,帮助解决诉求300余件,自费救助困难信访群众65人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信访工作者的执着追求,在党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90后女大学生村官扎根山村写青春

严凤丽,女,灵台县百里乡人民政府二联村大学生村官。严凤丽是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孩子,母亲左腿高位截瘫,她从小就承担起了照顾母亲生活起居、操持家务的重担。2013年大学毕业后顺利考上了省选的大学生村官,分配到灵台县百里乡最偏远的二联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助理。作为一名刚走出校门的女孩子,面对村班子长期瘫痪的“烂摊子”,到任后,在村上一住就是三个月。她扎根山村、以苦为乐,踏实做人,勤恳工作,从收缴合作医疗、养老保险这些小事入手,从修路引水这些实事做起,迅速得到了二联村干部群众的认可。2014年1月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被党员群众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右一)

(左一)

平凉好人善行义举

编者按:经基层群众推荐、活动评委会评审,第二期“平凉好人”近日揭晓了,又有8位普通市(农)民或劳动者光荣上榜。他们全部来自基层一线,更加凸显了我们宣传身边好人、展示善行义举的导向。本报特将这些好人好事予以刊登,供广大读者学习。

一位普通人、一件好心事,只要事迹真实、感人,都可以上榜“平凉好人”!如您身边有这样的好人、好事,请随时向当地文明办推荐或拨打平凉日报社、平凉广播电视台“好人热线”提供新闻线索。

市文明办推荐电话:8233778

平凉日报社新闻热线:8223344

平凉广播电视台新闻热线:8225721

(左一)

(右二)

新闻推荐

民警帮助七旬老人回家

...

灵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灵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