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何育红:致富路上的领头雁

平凉日报 2014-04-09 19:22 大字

□本报记者李玉成柳静霓

过去靠天吃饭的灵台县新开乡姚家湾村群众如今靠科技养牛走上了致富路,而带领他们发展致富的领头雁是2008年被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评为“全国优秀农民工”的何育红。他通过外出务工,增长见识,开阔眼界,积累经验,创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养畜,建办龙头企业发家致富的新路子,带动了当地草畜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外出务工求生存

何育红所在的姚家湾村位于灵台县新开乡南部山区,自然条件较差,土地贫瘠,农民早出晚归辛勤劳作,广种薄收,生活十分贫困,是省列贫困乡镇中的贫困村之一。中学毕业后的何育红,经过反复思想斗争,决定踏上外出务工的征途,寻求新的生存之道。何育红先后赴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务工。通过几年的努力奋斗,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掌握了一套建筑工程技术后,他便组织带领本村120多名青年成立了建筑工程队,承包建筑工程17处,实现产值1700万元。通过几年的辛勤努力,何育红在各方面不断得到锻炼,先后带领当地群众通过劳务输出增加收入150多万元,他自己也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同时,也积累了在市场经济中如何自我发展、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经验。

创办企业求发展

在何育红外出务工收入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他想起了家乡的父老乡亲仍在贫困的条件下生活。他认为,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于是他回到家乡姚家湾村,立足当地条件、群众生活习惯,寻求新的发展项目。通过外出考察论证,他决定依靠当地广阔的土地资源和群众有养牛传统的习惯大力发展草畜产业,建办一处肉牛育肥厂,实施肉牛饲养繁育收购项目。在他的积极努力和有关政策扶持下,2004年年初,他投资140万元,在姚家湾村建成了集良种繁育、架子牛育肥、肉牛贩运、牛奶生产一体化经营的京华联肉牛育肥厂1处。该厂占地38亩,建成温棚牛舍2座48间,办公生产用房25间,3600立方米大型氨化池1个,招聘管理技术人员5人,合同种草874亩,牛饲养量达到了200头以上,年可出栏肉牛100头,年实现产值40万元,现已全面建成并投产。肉牛育肥厂成为大型的农字号龙头企业,拉动了当地草畜产业的快速发展。

带领群众奔小康

何育红认为,通过建办肉牛育肥厂,要在当地形成“以畜促草、以草促畜、草畜联动”的畜牧业发展新格局,以育肥厂为龙头,以农户和土地为基础,要逐步形成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业发展链条,带动群众大力发展草畜产业,达到增加收入,共同致富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上门向有积极性的农户讲解有关科技养牛的知识,免费向他们提供有关养牛知识书籍,印发有关养牛宣传资料,与农户签订合同种草养牛协议,自己负责收购、育肥、贩运,解决了当地群众的后顾之忧。同时,帮助部分困难群众筹措资金,大力发展这一产业。通过宣传发动,近年来,姚家湾村及邻近群众种植优质饲草达1000多亩,全乡牛饲养量达到了7610头,建成温棚牛舍110座300间。群众思想观念和认识程度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逐步走上了耕畜向商品畜、普通牛向良种牛、粗放经营向舍饲圈养转变的发展轨道。全乡年可出栏肉牛2000头,实现人均增收300元的目标。在他的带动下,姚家湾村已成为全乡乃至全县的草畜产业专业村,扶贫资金及投牛还犊等一批批项目和资金全部得以实施。

新闻推荐

灵台县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工作的构想

...

灵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灵台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