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彭金山:穿透时间的方式

甘肃日报 2014-01-14 08:19 大字

彭金山:穿透时间的方式

□ 张晓琴

他是一个苦行的诗人。驻足于时间之岸的那一刻,他看到水去云回之恨,悟出历史轮回之理,心中激荡燃烧,然而,他将那些火苗强行压下,并且让其归于低落沉静,浓缩成一个能量的佳种,落入尘泥,然后不紧不慢地发芽,最后开出语言的杂花,结出秋光中低头沉思的果实——一个浮躁时代的清火良药。

这不是说彭金山的诗没有激情,没有自我,而是说他的诗中的自我已经被吸纳被静化,恰若顾随语:“文人是自我中心,由自我中心至自我扩大至自我消灭,这就是美,这就是诗。”从二十世纪80年代至今,彭金山先是以诗人的形象登上文坛,后又涉足诗歌理论与批评、民俗学研究,但他在每一个领域都走得很从容,履印深刻而清晰。

彭金山首先是一位诗人。他的诗歌中贯穿了一种以个体生命为基石的时间观念,这在早期作品中就已经呈现出来。面对二百余万年前的黄河古象化石,他洞穿了时间的亘古与生命的短暂。“我的羽毛已十分疲惫/每一片都挂着三十个月亮/明天啊”、“在波光与干渴之间/矗起历史的双峰坐标”(《象背上的童话》)。《渡》显然是这种思考的果子:“每天/你必须去趟一条河/这河水和昨天一样冰凉或温煦/待你感到不能再下水的时候/彼岸就向你漂来”。羊皮筏子也是“从历史摇来的”,“轻轻叙说着过去”(《夜,在桥头》)。这种迷蒙的时间观念逐渐演变成清晰的生命意识,彭金山把自己的生命注入一切入诗的“物”,于是,内心的探索与外物的呈现融为一体,“心”成为“物”。早期《沉重》《如果你进山》《有根的石头和无根的山》之独特就在这里。近期诗作《故乡的石头》有了一定升华。诗人对阻滞文明的某些东西的矛盾情感尽在石头的意象上,令人心惊的是,“看风景的人不会知道/这些石头深刻的孤独”。

彭金山的诗中也有存在之思。《草原初识》《等等我》《夜晚,你走过玫瑰花丛》是一些较为直白的诗篇,《短暂的客人》却是出人意料的,“父亲 永远生动的只能是那些麦子/主宰土地的也只能是那些麦子/麦子以不变的面孔迎来送往/我们都是它短暂的客人”。写作这首诗时,海子的诗尚未蔓延到西北,彭金山以少有的敏感看到了麦子、土地与人的特殊关联。麦子的意象在这首诗中所指甚丰。这似乎是受了唐祈等九叶诗人的影响,当然,更深处则是冯至的影子,就生命来说,它们存在的本质是相通的。“物”可化成我们的生命,而我们也可化为“物”的生命。在这种思考的背景下,就有了“物”在诗中的复活与重生。“回望来路/你和山都感到轻松/你们虽然无语/心已淙淙/流得很远”(《如果你进山》),岂不就是“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甚至,诗人羡慕了神性降临处的木片,眼见它们“躺在佛光里晒暖”,“自在”,“永远坐在日子的头顶/聆听”(《聆听》)。

彭金山与诗歌结缘的地理位置特殊。二十世纪70年代初,一个中原青年随着命运之神抵达西部,西部的广袤雄浑震撼着他的心灵,“岁月在这里把我耕种成一个写诗的人”(《望中原》)。1978年,他参加高考,以灵台县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取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在学校幸遇九叶诗人唐祈、孙克恒等先生并拜为师。1980年创建学校青年诗歌学会,并创办《我们》杂志。此后以诗为旗,师道相传。一方面,他的诗中有浓烈的西部高原气息,《烽火台》《春到高原》《崆峒山道》《夜访黄河母亲》《九寨沟拾零》等篇目盖是如此;一方面,他于陇原恩泽桃李。大学毕业后彭金山一直工作在大学,经常和学生们在一起谈诗写诗,待学生如子侄,许多曾经焦躁的文学青年在他安静如水的指引中成长。他的学生中走出过不少诗人,以至于有学生把他当作成长路上的“精神父亲”,对此,他深感不安。

作为学者的彭金山更为沉潜,在诗歌研究与批评和民俗学领域都独树一帜。前者的代表性成果是《中国新诗艺术论》,继承了中国传统诗学的精要之论,通过自己的创作之得与诗学之思,对长期以来存在争议的、模糊的概念和范畴做出了新的阐释,且做到了整体性诗论与微观诗学的结合。其中关于给散文诗“归队”的学术观点也极为大胆,有探索价值。《陇东风俗》则是一部全面系统地研究陇东地区民俗的专著,“弥补了各地方志中记载过少过简的缺憾”(柯杨语),文化参考和研究价值很高。

理解任何一个人的精神世界都无比艰难,认识彭金山先生至今已经二十年了,其间结师生缘,又似忘年之交,但为先生写下有关诗歌的文字却是首次。我不知道这些有限的文字对于他来说是否有叙述的意义?我却坚信他的诗和他所做的一切一定会是新时期以来陇原诗歌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彭金山是静默的、宽阔的,更是素朴的,在品尝过众多的词语之后,素朴尤显其伟大。他必须远离喧嚣,以生命和存在穿透时间,因为他深知:

穿透时间的还是那些水

让历史抖动不已

彭金山:笔名金山、菊山。籍贯河南南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北师大文学院教授兼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甘肃省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在《文学评论》《诗刊》《民族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等刊物发表作品400多篇(首)、论述200万字。出版《中国新诗艺术论》《大地的年轮》等书籍10余部。曾获全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表彰奖、甘肃省“五个一工程奖”、甘肃黄河文学奖一等奖等。获甘肃省德艺双馨文艺家称号。

新闻推荐

建立健全甘肃省融资担保体系服务企业助力甘肃经济发展 甘肃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普惠金融”见成效

建立健全甘肃省融资担保体系服务企业助力甘肃经济发展甘肃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普惠金融”见成效董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进一步明确了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的目...

灵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灵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