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转型跨越进行时

甘肃日报 2013-12-02 08:23 大字

转型跨越进行时

崆峒秋色(资料图) 耿锴军摄

甘肃转型跨越发展纪实之平凉篇

转型跨越进行时

本报记者 左玉丽 惠程华 王睿君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跨越进步,都伴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转型。

转型,是对传统观念的扬弃,也是对发展惯性的扭转;是对利益格局的重整,也是对发展思想的革新。

转型发展,已经给平凉带来了深刻变化:

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保持了两位数增长;

以煤电化为引领,装备制造、新型建材、农产品加工等战略性新型产业梯次跟进的新工业格局初步形成;

培育了煤电、草畜、果蔬、旅游四大支柱产业;

形成了“平凉煤电”“平凉红牛”“平凉金果”“平凉旅游”四大品牌……

“只有转型发展,才能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才能实现跨越发展。”平凉市委书记陈伟说。

面对煤炭这一大自然赐予的宝贵财富,平凉不再局限于挖好煤,而是最大限度地用好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延伸、拓展、提升产业链条

平凉富煤产煤,这是平凉的优势。

平凉煤电独大,这是平凉的困境。

平凉的发展,绕不开煤。

在对平凉的发展之路不断思考、整合、提升、深化、创新过程中,平凉市委市政府深刻地认识到,平凉要跨越发展,突破口之一就在提升煤炭综合利用上,通过“吃干榨尽”,让有限的资源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

平凉市确定煤电化工产业为区域首位产业之一,坚持一手抓资源勘探,一手抓综合开发。

“‘十一五\’末,平凉已经完成了‘由煤变电\’。从‘十二五\’开始,平凉把发展煤化工产业作为重要方向,全力推进煤电化、煤电冶、煤电材一体化发展,以甲醇、二甲醚、醋酸、甲醛、烯烃、聚丙烯等为转化方向的煤化工产业全面启动。”平凉市工信委副主任胡卯兴说。

目前,平凉一批重大煤化工项目进展良好。

华煤中煦公司6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建成投产,成为甘肃省大型煤化工项目的开篇之作。华能集团华亭煤业公司20万吨聚丙烯科技示范项目,可实现60万吨甲醇的全部转化。

酒钢集团公司平凉煤电化循环经济项目,十年内投资300多亿元,打造以煤炭开采、煤炭洗选加工、煤矸石发电、煤制兰炭、电石、PVC、煤焦油加氢生产柴汽油等煤炭深加工以及新型建材为主的煤电化循环经济产业链。

陕西星王企业集团投资218亿元,建设平凉最大的煤化工示范项目,年产180万吨煤制甲醇、70万吨烯烃。

(转2版)

转型跨越进行时

(接1版)

今年以来,平凉的煤化工产业更是高歌猛进、好事连连。

3月,平凉华泓汇金煤化有限公司年产180万吨煤制甲醇、70万吨烯烃等煤炭深加工项目获国家发改委“路条”,这是国家发改委近期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四个国家大型煤化工示范项目之一。

4月,甘肃陇能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年产360万吨低阶煤配型煤、40万吨焦油加氢和25万吨煤焦炉气的煤炭深加工循环利用项目开工。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3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300个。

5月14日,省政府办公室转发了省工信委关于《平凉千亿级煤电化冶循环经济产业链实施方案》,标志着平凉市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依托煤炭、石油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煤炭、火电、煤化工、石油化工、高载能等五大优势产业,打造以煤炭—电力—化工为首位产业,以有色金属冶炼为补充,资源综合利用和现代物流全覆盖的5条千亿级煤电化冶循环经济产业链。

《方案》规划建设项目92项,总投资3566亿元,全部建成后,预计年实现销售收入3355亿元,新增利润678亿元,新增税金359亿元,新增就业25万人以上。

看得见的是经济效益,看不见的还有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由依靠资源开采、初级加工向资源深度开发、深度加工转变;由煤电产业一枝独秀向多元发展转变;由粗放、低效、高耗能向集约、高效、低碳循环发展转变,平凉正大步迈上一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个个农业龙头企业在平凉落地开花,推进全市农业产业向规模化、国际化和标准化方向嬗变,催生一条条相关产业链的形成

牛、果产业是平凉最具特色的农业产业,也是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平凉养牛历史悠久,“平凉红牛”闻名遐迩;

平凉是我国苹果最佳适生区,“平凉金果”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单。

但在当今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的大背景下,仅仅依靠现有的生产经营模式和生产技术条件,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

“跳出农业抓农业,以发展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灵台模式”成为平凉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一个重要模式。

11月16日,记者在灵台县惊奇地发现,这里养牛有企业,种果有企业,种菜还是有企业。

今年,灵台县先后引进了秦宝牧业、海升集团、陕西东都、兰州科泰、中行世融5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把工业管理理念、组织方式、营销手段、科学技术引入农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这些重点龙头企业架起农民与市场之间的桥梁,企业的发展与当地产业的壮大融为一体,通过企业的示范引领,带动和促进全县主导产业扩量提质增效。

秦宝牧业·灵台县万头现代肉牛产业园计划投资10亿元,规划建设养殖、饲草种植示范、饲草料加工储存、技术服务、无害化处理5个功能区,形成饲草生产-肉牛养殖-屠宰加工-有机肥生产-品牌营销的产业链条,示范引导全县牛产业加速向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生产转型。

陕西海升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概算投资5.8亿元,计划利用3-5年时间建设高标准苹果实验示范站和矮化标准果园,拉长苹果产业链条,带动全县苹果产业转型升级。

中行世融北京投资有限公司灵台蔬菜生产示范园、兰州科泰公司双孢菇食用菌基地,着眼于发展高效、优质蔬菜和观光农业,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蔬菜生产、加工、贮运、销售、技术和信息等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逐步实现由单一蔬菜种植向生态观光农业发展,低端蔬菜种植向绿色无公害生产转变。

“这些项目的意义,不只在于引进了多少资金、建了多大的基地,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先进的农业产业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灵台县县长刘凯说。

“‘灵台模式\’就是一种方向:不仅龙头企业自己能够壮大,同时可以带动千家万户的农民改变传统的种植、养殖模式。”胡卯兴说。

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每一步,都是以在农业中投入的工业要素为主要支撑的。

在静宁县威戎镇现代苹果产业技术推广示范园,记者见到了许多“新式装备”:水泥立柱、太阳能杀虫灯、除霜机、迷雾机、移动式喷灌……

威戎镇现代苹果产业技术推广示范园是全省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苹果产业园。产业园以甘肃绿谷生态有限公司为主体,通过土地规模化流转,进行纯公司化运作,目前已建成2000亩现代苹果生产基地、500亩现代苹果育苗基地。

与乔化苹果园不同,示范园采用宽行窄株、矮化密植的国际流行栽培模式,果树全部由 3年生大苗直接移植,可以一年开花,两年挂果,三年丰产。

“相对于传统的乔化,这种栽培模式机械化程度相当高,是高投入,高产出,高回报。这也是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趋势。”绿谷生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晖说。

“乔化老百姓一人最多管三两亩,矮化一个人可以管几百亩,适合现在农村人口老龄化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短缺的现状。”威戎镇党委书记王奕告诉记者。

示范园里的育苗基地供应优质大苗,生产基地示范推广,培训中心开展培训,除此之外,明年开始着手建设年产20万吨的苹果专用生物有机肥料生产企业、10万吨苹果贮藏气调库、冷链物流以及终端销售,“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现代苹果产业链条。”李晖对未来充满信心。

目前,崆峒、泾川、静宁、庄浪、灵台、崇信6县区均有不同规模的矮化苹果密植园。“经过30年的发展,果农有了一定的积累,观念比较先进了,前一茬果树到龄,换茬时就搞这个模式。”王奕说。

平凉市委书记陈伟这样评价:“威戎镇现代苹果产业技术推广示范园,在栽植模式、经营机制、管理水平等方面为全市果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示范。”

立足于独具魅力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旅游资源,平凉积极探索养生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养生平凉”品牌异军突起

2012年1月10日,以“秀美神奇崆峒山·天下第一养生地”为主题的形象宣传片亮相美国纽约时报广场“中国屏”,平凉开始向世界展示自己。

“崆峒苍苍,泾水悠长,皇帝问道处,古风荡漾……满眼山川绿,到处果飘香,神仙留恋的好地方。”平凉山川秀美,风光绮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更是华夏养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拥有崆峒山道源养生文化、皇甫谧针灸养生文化、西王母饮食养生文化、伏羲与古成纪和谐养生文化四大深厚的养生文化。

在对平凉区位、环境、文化、资源、交通等进行通盘考虑、反复酝酿之后,平凉市为旅游产业确立了新的战略定位:以养生文化传承为灵魂,养生产业为核心,从文化、美食、武术、中医、温泉、生态六个方面入手,着力打造“神奇崆峒·养生平凉”旅游品牌。

2011年3月,平凉市委市政府发出创建“养生平凉”动员令,打响了“养生平凉”大会战。

平凉市先后投资建设崆峒古镇·问道驿站、大云寺-王母宫、皇甫谧文化园、香山真气养生馆等一批景区点,启动了泾川温泉养生园建设项目,出版发行《崆峒养生学》《崆峒养生与中医文化》等论著,研发出五谷养生宴、广成养生宴等23类养生名宴,推出了皇甫谧药膏、西王母药枕、养生茶、养生醋等系列养生产品,开办了崆峒武校,开通了养生平凉网站,与建设银行合作发行了“养生平凉名城卡”,开发出避暑养生游、经典文化游、自然原始生态游、商务休闲度假游4大主题10多条养生旅游线路,形成了“理念养生、美食养生、运动养生、国医养生、温泉养生、避暑养生”6张名片。养生,已经成为平凉旅游的新亮点和新卖点。

为了使以崆峒山和养生为代表的平凉旅游走出甘肃,走向全国和世界,平凉市强化宣传推介,在中央电视台、《读者》杂志、门户网站、首都机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宣传推介崆峒山、大云寺·王母宫、古灵台·荆山森林公园、云崖寺、华亭莲花台等景区,着力展现平凉独特的城市魅力,突出养生文化的特色和内涵,塑造“神奇崆峒·养生平凉”的形象品牌。

一个绽放异彩的养生之城,吸引着更多的游客前来,品养生文化、悟中医精粹、尝平凉美食、习崆峒武术、沐王母温泉、浴天然氧吧,体验“养生平凉”之魅力。

“今年1-10月,平凉市接待旅游人数83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1亿余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5.6%和25.3%,其中外国旅游者人数比上年增加了一成多。”平凉市旅游局局长蒙银奎说。

养生产业,正成为平凉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千秋大业方兴,万里风鹏正举。一个崭新的平凉,正在转型跨越中崛起!

新闻推荐

建立健全甘肃省融资担保体系服务企业助力甘肃经济发展 甘肃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普惠金融”见成效

建立健全甘肃省融资担保体系服务企业助力甘肃经济发展甘肃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普惠金融”见成效董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进一步明确了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的目...

灵台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灵台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转型跨越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