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项目成平凉市促农增收“助推器”
平坦的田间道路交错相间,不时有三轮车穿梭而过;整齐的行道树葱翠挺拔,路旁的排水渠笔直通畅……近日,两年多没回家的何贤德回到崆峒区探亲,发现家乡草峰镇祁段村以前大片撂荒的山坡变成了平整的梯田,村容村貌也有了大的变化。
“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不仅治理了撂荒多年的耕地,还促进了我们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带动土地流转500余亩,增加了群众收入。”祁段村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多年来,村里6个社之间道路不畅,90%以上的耕地为坡耕地,保水保土保肥能力差,制约着群众致富的步伐。”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科学使用土地、利用土地,可以帮助贫困户早日增收、尽快脱贫。记者7月10日从市自然资源局了解到,近年来,平凉市以实施东部百万亩土地整治重大工程为契机,在土地整治上下功夫,将土地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发展高效农业等相结合,在项目安排、资金分配上向贫困地区倾斜,在乡村、贫困地区掀起以土地平整、田间道路、生态保持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整治建设热潮,显著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发挥了土地整治+产业、旅游的功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
2013年至2018年,全市共实施中央、省级财政投资东部百万亩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各类土地整治项目151个,项目投资13.1785亿元,建设规模88.23万亩,新增耕地9.42万亩。
“土地整治可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方便农民承包土地流转,在为民增收、发展集体经济、引进农业项目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市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通过对项目区内田、林、路、渠的综合整治,全市共建成高标准农田62.64万亩,新建改建田间道1676.36千米;建成生产路3107.13千米;修建排水边沟630.26千米;栽植行道树78.453万株。
“自国土项目实施之后,路修好了,洋芋、玉米都能运出去了。家里有个突发病人能及时送到医院,感觉特别好。”静宁县农民田稳泰参与了累计投资3126万元的静宁县四河镇雷河村等5个村土地整治项目建设后感叹道。
平凉市充分调动项目区群众积极性,优先聘用项目区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参与施工,增加农民收入。同时,积极引导发展产业,对滩涂地治理开发增加的耕地,由村社统一管理,优先发包当地农户,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蔬菜温棚,药材种植等高效农业,最大限度提高项目区经济效益。
在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中,平凉市将5至25度坡耕地平整成“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全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耕地质量等级。项目区内通社道路沙化率达90%,机耕道路通达率达96%,耕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促进了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农民年人均新增纯收入230元,新增粮食产能3843.2万公斤,达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良好效果,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新闻推荐
甘肃逾九成河湖“四乱”问题得到整改 建立省市县乡村5级河长制组织体系,排查整改3182项河湖“四乱”
本报讯(记者康劲)自2007年7月启动《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以来,甘肃省建立了省、市、县、乡、村5级河长制组织体系,省市县...
静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静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