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忠实于自己的岗位 为民服务没有终点” ——记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王一

平凉日报 2016-06-28 17:45 大字

□本报记者李娟淑

在静宁大地上,长年活跃着一支享誉陇上、为民服务、善打硬仗的铁警队伍——静宁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在这个优秀群体里,有一位被全省警界誉为“指纹神探”的技术民警王一,他用15年坚守刑侦技术岗位的忠诚执着,谱写了一曲曲打击犯罪的战斗之歌!

1998年,怀揣着省警校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两张毕业证书的王一,恰好赶上第一次全省范围的招警考试,当时,同届多数同学都在报考省城和地市公安机关岗位,他决然地选择了报考家乡公安机关的岗位,并一路过关斩将,以优异的成绩被静宁县公安局录用。

初出茅庐的王一,被分配到城关派出所,3年多时间里,他忙内勤、跑片蹲点、调解纠纷,侦办各类刑事、治安案件,很快赢得了同事们的肯定:“王一这小子,天生就是块干警察的料!”在他进入警队第一天,师傅杜正平教导他:人民警察为人民,人民警察爱人民。此后,这句话就成了他警营人生的座右铭。

2000年3月,王一开始独当一面,成为城关派出所最年轻的片警。有人质疑:东关村6000多人,发案多、人员杂、事情繁,况且征地拆迁、新建住宅,一个娃娃靠得住吗?但很快,他用出色的工作业绩打消了人们的疑虑。他每天坚持走访辖区住户和铺面店主。经过3个多月努力,采集社区基础信息9000多条,绘制辖区各类平面图表数十份,并针对一些问题小区组建义务巡逻队和“打更队”,有力地遏制了发案势头,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扬。当年,城关派出所被公安部评为“全国一级派出所”。

2002年4月,静宁县公安局面向全局公开竞聘选拔中层领导岗位时,经层层选拔,王一被确定为某派出所副所长人选,只待办理组织任命手续就可走马上任。然而,喜欢挑战的个性使他做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放弃中层领导岗位,去刑事侦查部门做一名打击犯罪、惩恶扬善的刑警!从此,他成了一名刑侦技术民警,抓盗贼、擒劫匪、破命案,在历练中一步一步走向成熟。2004年,静宁县公安局党委决定选派王一赴素有“中国刑警摇篮”之称的中国刑警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深造。一年后,学成归来的王一痴迷上了指纹和痕迹比对、甄别技术,在和这些简单的纹路对话、交流过程中,重构现场、维护正义,成功侦破了一系列影响恶劣、震惊全县的大案要案。

2015年,在云南昆明、玉溪发生的“8.20”案件中,公安部第一时间发布指纹协查通知后,王一和队友经过48个小时夜以继日的连续作战,研判嫌犯2人,赢得了公安部的表扬。

“当时,我刚从案件现场回来,看到走出办公室的王一双眼布满血丝,看起来很疲惫,但很坦然,就知道他肯定比对出了嫌犯指纹。”民警米永红和记者说起当时的情形,感慨地说:“不容易,真不容易,看起来只是坐在椅子上工作,实际上特别费眼、费神、费力。”

2015年4月27日,王一被任命为该县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中队指导员。面对恭喜他的同事们,王一淡淡地说:“忠于自己的工作岗位,为人民服务,为老百姓做实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仅这一年,在全省公安机关打击“盗抢骗”犯罪专项行动中,他一人通过指纹比对破获盗、抢、诈骗积案108起。

随着一个又一个大案、要案的成功侦破和一次又一次全省指纹破案记录的刷新,前来“挖墙脚”的多了起来,且都是些南方一线城市、警官院校及省市公安系统等好单位,这让刑警队长马世繁着实担心了一阵子。他坦言,真怕王一被“挖”走。

“但面对高薪职务的诱惑,他都是两个字‘不去\’!”同事们说,不为权钱所动、不为名利所累,真正能做到的恐怕只有王一!

该县公安局负责人杨昌宁感叹说:公安战线就需要多一些像王一这样的优秀民警,才能强我公安警魂,扬我公安警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在“两学一做”学习心得笔记簿上,王一写着这样一句话:“在平凡中坚守,直到退休那天,回首自己的职业生涯,只要没有对不起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称号,我就知足了。”

新闻推荐

王奋彦走访慰问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

...

静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静宁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