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闫继珍不服老:新年再挣好光景

平凉日报 2016-02-05 07:27 大字

□本报记者姜慧仁柳静霓

丁小凤文/图

今年64岁的闫继珍是静宁县甘沟镇响河村闫坡社的一位普通老汉,虽已年过花甲,但依然是村里发家致富的好手,去年他种苹果种玉米,还有洋芋七亩多,一年下来挣了近5万元,今年他还要再挣个好光景。

响河村是一个依山而居、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偏僻村庄。近年在各级政府努力帮抚下,不仅村里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富民产业得到了有效发展,农民收入也大幅增长。

闫继珍的好光景是在2012年双联行动实施以后有了起色的。说起早年的响河村,闫继珍说,那真叫穷,村里是泥沙路大坑小洼,房屋破破烂烂,村庄环境脏乱差,大伙儿喝的不是窖水就是走很远路挑的山沟水。

现如今再走进响河村,不仅乡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日子也越过越好。

2月3日,离春节还有3天,记者来到闫继珍家。青砖灰瓦白墙的小康屋前是新修的大门楼,在满天飞舞的大雪中显得更加高大气派。走进闫继珍大门时,这个年已花甲的老人正把脚搭在半人高的农用车厢上系鞋带,抬脚收脚的动作比年轻小伙子还轻松。

穿过二道门,进入闫继珍家的正房,房中的炉火正旺,一大袋子红苹果正摆放在茶机的一边。他拉过一把椅子放到火炉前,热情地让记者坐下,自己在火炉边的炕上坐下。闫继珍的女儿儿子都已经成家,他和老父亲住在一起住。我们刚说了一会话,他的两个小孙子就跑进门,趴在闫继珍腿上听大人说话。

闫继珍把孙子安顿了一下又给记者讲他今年的好收成。他说,3亩多果园收了1万多斤苹果,因为果价低才卖了两万多元,3亩玉米收入8千多元,7亩洋芋卖了1万多元,还有一些其它收入,今年能有近5万元的收入。

村支书任勇刚说,双联行动开展以来,村里围绕群众增收,下力气做好果产业的扩量与提质,先后调运优质果树苗木3.7万株,新植果园741亩,幼园2245亩,实施果园标准化管理1000亩,全村果园面积达到了3986亩,人均2亩,其中挂果园面积1000亩。果树管理得当,果子又大又甜,人均果品收入能有2000多元……

闫继珍的新年计划是继续把果树种好,洋芋的种植面积再扩大,玉米继续种,利用玉米秸杆再养上两头牛,这样下来新年还能再挣个好光景。

临别时,甘沟镇副镇长王强感慨地说:“这几年,响河村改变传统的产业模式,全力发展苹果主导产业,加大旱作高效农业推广,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群众收入。现在,通过国家新一轮的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和***等,实施了自来水入户、房屋改造、道路硬化、产业发展,全村旧貌换新颜,村民的日子也是越来越红火。”

新闻推荐

转型升级正当时——静宁县果业界人士为全县苹果产业发展出谋献策

...

静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静宁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