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阴坡,一个“空心村”的期盼

平凉日报 2015-11-09 18:16 大字

□本报记者秦玉龙

静宁县古城镇阴坡村,一个藏在半山腰里的小村庄。

一条新修成的水泥路,将这个偏远闭塞的小村子和山外连接了起来。站在村口放眼望去,村里的屋舍沿着山坡阶梯式排列,高高低低,在雨雾中若隐若现。

11月4日中午,当记者一行冒着冷雨寒风走进这个小山村时,第一印象是“冷清和寂静”。

踩着雨后泥泞的村道,我们在村子里转了一圈。敲开农家门,迎接我们的除了狗叫声,就是一脸沧桑的老人和怯生生的孩子。还有些人家“铁将军”把门,门口荒草丛生,看起来很久没人住了。72岁的村支书王璟玉说起阴坡村的现状,显得有些忧心忡忡:“全村在册人口有193户891人,而今住在村子里的不到300人,40岁以下的男人基本上都出去打工了,女人们在县城里陪娃读书,老人留在家里种地看门。”

53岁的村文书刘育智笑称,自己这个年龄在村里算是“年轻人”,凡是春种秋收的活都得干。全村2400多亩耕地,全是山坡地,种植小麦、玉米、洋芋、胡麻等作物,之所以没有出现撂荒现象,主要靠留守老人打理以及回乡创业者的土地流转承包。但如果要进一步发展壮大苹果产业,单靠留守老人务作,确实困难很大。

下午3点多雨停了,湿滑的村庄小道上,留下了我们一串串深深的脚印。虽然在平凉其他县区,像阴坡村这样的“空心村”不在少数,但真正置身其中,亲眼耳闻目睹一个曾经热闹且充满生机的村庄,正在逐渐变得越来越冷清和步履蹒跚,心情不免有些酸涩。

然而,面对我们的担忧,已是古稀之年的王璟玉却流露出一股豪气,对阴坡的未来依然充满着期盼和热望。今年7月,村子的帮扶单位派来蹲点扶贫干部,出任村子“第一书记”。4个月来,他和县、镇、村干部一起想办法、出主意、讲政策,给阴坡人带来的不光是资金和物资,还有新观念和破解“空心村”难题的新方法。

在村小旁边,一排崭新的村部已经落成。村文化广场正在修建中。更让村民高兴的是,祖祖辈辈跑水跑肥的近千亩“滚牛洼”山坡地,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变成了一块块平整的条形梯田。以前通往田里的崎岖羊肠小道,已然变成了宽阔的产业路。

王璟玉和村“第一书记”打算,明年调整种植结构,重点种植地膜洋芋、玉米等收益较高的经济作物。计划新栽植千亩果园,希望通过产业支撑和村容村貌的改变,凝聚村庄的人气,吸引在外打工的人回乡发展。

下午5点多,山里的天已经黑了下来。看着记者满腿、满脚沾满了泥巴,王璟玉老人很是过意不去。他说,“村子里的小路确实不好走,明年我们一定要修,即使不能修成水泥路,能铺上砂石,进出村子也就比现在好走多了。”

告别这位对村庄的明天满怀期待的老人,我们踏上了返程的旅途。汽车已开出一段距离,回头张望,他还伫立村口频频挥手,瘦小的身影渐渐淹没在苍茫的夜色中。

新闻推荐

静宁开展农用车辆挂牌服务

...

静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静宁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