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这个娃娃不一般”——记静宁县曹务乡曹大村大学生村官李果

平凉日报 2015-10-15 18:19 大字

□本报记者柳静霓孔晓明

9月26日一大早,静宁县曹务乡曹大村村部已停满了各种农用车,在人群车丛中,曹大村村主任助理李果在一辆三轮车空隙中探出了头,他正忙着为村民办理农用三轮车、摩托车牌证工作,宣传政策、登记发动机号。

在一旁办理牌证工作的村民刘建忠悄悄对记者说:“这个娃娃不一般,能干事。”

2013年,李果作为大学生村官回到家乡曹大村。李果明白,自己没有在基层做过群众工作的经历,26岁的他在村民眼中就是个啥都不懂的“嫩娃娃”。

到村任职后,李果迅速投入农村工作,虚心向农民请教。在平时的进村入户过程中,不管遇到谁家的电话坏了、电视坏了、谁家的电路有问题,李果总能热心相助,第一时间帮助群众解决问题。有一次,李果路过四社柳育林家门口的时候,看见柳育林家的自来水龙头坏了,水流得满院子都是,柳育林急得打转,他迅速跳进自来水检查井关掉总闸,来不及清理沾满全身的泥水,就帮助修理水龙头。三社马仲元家的“户户通”出了故障,收看不到电视节目,不经老马邀请,他主动将其修好,老两口连连感谢。

时间长了,村里人都知道村官李果是个热心的“修理工”,有事就找李果帮忙。

在李果看来,村主任助理这个“官”的大小,关键在于自己能为老百姓做多大事儿。从当上曹大村村主任助理这个村官以来,李果肩上的担子就没有轻过,干事的脚步就没有停过。

助农增收,始终是李果到村任职以来最关心的事情。为了能尽快帮助农民找到脱贫致富的路子,他翻资料、查网络、寻市场,深入村社,访贫问苦、求贤问能,积极探索适合曹大发展的新路子。经过一年多的考察论证,他发现:气候冷凉、降雨充沛、土壤肥沃的曹大村,发展育苗的条件得天独厚。

曹大村支书杜显宗在村上育苗致富已成为全乡皆知的致富名人,李果拜杜显宗为师,师徒两人先后到宁夏隆德、泾源、彭阳等地参观学习,借鉴他们的育苗成功经验,积极在村上推广。

2014年以来,在李果的鼓励和带动下,曹大村先后引进种植油松、樟子松、落叶松、侧柏、刺槐等树种10余种,生态苗木繁育面积突破600亩。仅此一项,每年可带动农户创收3000元以上,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大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在曹大村的典型带动下,育苗已成为该乡发展特色产业的一面旗帜,并逐步实现了发展规模化、品种多样化、栽植规范化和辐射带动社会化的良好发展格局。

之后,李果把目光投向了全乡产业发展上,开始在乡村扶持下自主创业。

2014年8月,在充分考察论证的基础上,李果牵手本乡3名种植大户,申请注册了静宁县富农蔬菜种植有限公司,在永丰村川区建立了露天蔬菜生产基地。该基地计划投资300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00万元,先后在永丰村一、二社完成土地流转520亩,并配套建成灌溉水渠、蓄水池等基础设施。2014年秋季,完成秋播青海优质乐都大蒜300亩,种植白菜、芹菜、生菜等蔬菜220余亩,当年蔬菜销售火热,经济效益较好。

李果介绍说,公司计划利用3至5年时间,将经营范围扩大到集蔬菜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蔬菜生产企业,并建立蔬菜销售网络,拓宽渠道,逐步完善产业链条。蔬菜基地的建成,不仅可实现农民增收,还将有效解决农村土地闲置浪费的问题。通过土地流转,农户在领取土地租金的同时,每年还可吸纳500人次左右的当地农民入园务工,有力促进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的转变。

下一步,李果计划依托覆盖乡村的农行“四融”平台,建立以土特产、苗木、蔬菜为主的农副产品网络销售,把曹务乡的增收产品推向更广的市场。

新闻推荐

静宁东峡水库进水水质改善

...

静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静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