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综开发:李店镇西山走进新时代
□本报记者胥富春
静宁县李店镇西山流域的阴坡咀、孔沟、郭湾、小庄、上杜、老山林、徐岔等7村,通过2013年和2014年两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和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农村人饮、通畅工程及苹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有效解决了这一区域耕作难、行路难、吃水难和产业发展慢等问题,实现了果产业全覆盖和农民收入大增长目标。
郭平东是阴坡咀村阴坡咀社人,今年39岁,他们家去年推倒的老房究竟住了多少年没人能说清。他70岁的父亲只能回忆说,根据郭平东祖母在世时讲的,老房修建于清朝时期。房子两大间,有40多个平方米,他们一家6口人以前就全住在这里面。这房子能用那么多年,主要是基础很坚固,屋面瓦和檩条虽然修补更换过几次,但墙体结实,墙厚超过1米,拆除时人工很难实施,最后花了1500元找铲车才推倒。
阴坡咀社距离静宁县城要60多公里,距离李店镇也要十多公里,这里的有些农民大半辈子没进过几次县城。该村一共1000多口人,光棍就要20多个。以前的居住条件差,一方面是家里穷,没钱盖新房;另一方面是路不好,不通机动车,生产生活资料主要靠人担驴驮,盖房用的建筑材料很难拉进来。
据静宁县财政局副局长、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王东介绍,2012年后季,这一区域被确定为项目点后,当时负责勘测、设计的专业人员认为这里立地条件太差,曾建议另行选址。在县、镇、村三级干部的坚持下,项目才得以在这里顺利实施。
2013年确定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后,新修村社、田间道路137公里,集中解决了群众农资运输和行路难的问题。同时高标准新修梯田1万亩,铺设自来水主管道127公里,全镇103社全部接通了自来水。
2014年,郭平东家推掉了老房子,新建了两层共140多平方米的砖混结构住宅,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同在阴坡咀社的郭红红今年已49岁,他的住房也是2014年翻建的,老房虽然没有郭平东家的那么年代久远,但起码也有五六十年了,因为他就出生在老房。他家的11亩耕地全是山坡地,用他自己的话说,有些地非常陡,这样的条件想要精耕细作,难度可想而知。
项目实施后的2014年,郭红红推倒了土木结构的老房,建起了80多平方米砖混结构的新房。这里盖房时,人工劳务方面实行建房户互助,所以只需要花建筑材料钱和运费,实际共花了7万多元,而政府补贴了危房改造资金1.15万元,扶贫开发“五改三建”示范户补贴8000元,自家只掏了5万多元。和郭平东、郭红红一样享受这一政策福利,在项目区改造的民宅达210户。
2013年,郭红红家新植苹果园5亩,这些果树进入盛产期后,每年净收入可达5万元以上。为了让果树在幼园期有收成,根据统一规划,他在果树地里全部套种上洋芋,当年就卖了6000多元。据了解,两年来,全镇调购优质红富士苹果苗木41万株,打破村社界限栽植,新植果园1万亩。发放洋芋种子300吨,套种洋芋、瓜菜1万亩。
新闻推荐
...
静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静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