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西北望崆峒》第二集 仙山问道

平凉日报 2015-01-08 07:48 大字

总撰稿:田珉李世恩

撰稿:孙越彭晓军

压题照片:张森林

【音效】秦腔伴奏,激烈的锣鼓点。

静宁空镜(【字幕】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

【用地方民间音乐演唱】:那是在1984年/静宁县的广爷川/就是那春暖清谷的天/庄农家忙着把地翻/耕着耕着出了麻烦/铁犁碰到大石板/啥东西,它在那下边?

【解说】1984年,甘肃静宁一家农户发现了宝贝,一共七件玉器,这七件玉器后来被称为静宁七宝,其中有三块玉璧,四件玉琮,都有4000多年的历史。四千年前的先人,精心打造这些玉器是为了什么?

【画面】玉琮的特写镜头一组。

【解说】当我们把这些宝贝的形象拆解开来,谜底就揭晓了,方的外围代表大地,圆的内孔代表苍穹。

【画面】天坛空镜头、天坛的模拟图。

【解说】当祭司持玉珏玉璧主持祭祀时,天、地、人,这古人研究宇宙的三个核心要素就聚齐了。

在辽阔的西北高原,先民开始观察宇宙,他们有了天圆地方的朴素认知,也产生了对于天地奥秘的无穷好奇。

【画面】古人夜观天象。

【解说】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人何以自处,又如何应对无常的自然,面对天地人们在困惑中求问,又在求问中长大。于是我们记住了人类心灵史上那些发人深省让我们记忆犹新的问答。

【画面】黑虎灵官洞空镜、砖雕特写镜头。

【解说】这里是崆峒山天梯的中间站——黑虎灵官洞,小小的黑虎灵官洞装潢并不繁复,却有着这座山里独一无二的宝贝——一批专门定制的砖雕,每块砖雕式样不同,却都刻画了同样一个故事。

了解当地掌故的人们会告诉你,砖雕描绘的是发生在这里的一次遥远而意义深远的问答。

【画面】庄子书写竹简的再现镜头。

【解说】公元前三世纪末,一位性格怪异而豪放的哲人用自己惯常的寓言体描述了这次问答。此人就是宋国人庄子;故事的名字叫做《在宥》,崆峒山下的人们,两千多年来依旧在传颂着这个故事。

【画面】皮影戏演出镜头一组。

【解说】黄土窑洞前的场院上,乡间的皮影戏团把这个久远的传说搬到了舞台。上场的这位帝王是故事的主人公之一——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轩辕黄帝。

这位鼎鼎大名的人物这次充当了提问者,四千年前,黄河流域出现了民族国家的雏形——华夏族部落联盟,最早的政治博弈和斗争开始出现,征讨了蚩尤,合并了炎帝部落后,黄帝一下拥有了整个联盟的最高权力,在经历了漫长的蒙昧时代后,这些最初的政治领袖,最为关注的就是如何有效地管理社会,统治部落或邦国。这次黄帝听说遥远的崆峒山上有一位名叫广成子的隐士,所以他赶来求问。

【旁白】先生,我想掌握天下最高的真道,让五谷生长,让人民富足,让我的治理井然有序,请您指点?

古往今来,很多掌握权力的人都在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两千年前的亚历山大大帝也曾向他的老师思想家亚里士多德问过类似的问题,而这位伟大的帝王师将古希腊政治的精华悉数传授给了年轻的征服者。本来黄帝也是准备得到一些政治心得和管理秘笈的,但将要发声的广成子并不准备配合。

【旁白】你的问题毫无意义,你的所谓治理,都是些人为的道……你们口口声声说是造福百姓,不过是处于权谋和伪善,和天道无关。

【同期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定家:在庄子的哲学中,“天”与“人”是相对的两个概念,“天”代表着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为”的一切,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

【画面】黄帝登上山顶眺望远方的镜头。

【解说】我们不难想象万人之上的黄帝,听到这个回答后的惊诧。

对他来说,这意味着自己半生所图都是虚妄,为民造福、治理山河的壮志,全无半点意义,这太难接受了,在他以后两千年,年轻的亚历山大遇到了类似的窘境。当笃信君主独裁的他,遇到推崇民主的老师亚里士多德质问时,他无情地断绝了和老师的关系。因为在这些强者看来,智慧不过是可以驾驭的骏马。

【画面】有关黄帝问道的画面。

【解说】然而黄帝这次却表现得与众不同。按照庄子的记述,黄帝第一次被拒,无奈下山之后,做出了让人匪夷所思的举动,他暂时放弃了部落首领的权力,长时间冥想斋戒,倒空自我。

他真诚地想知道,那真道的奥秘究竟是什么,他愿意为此改变自己。经过三个月这样的静修生活,黄帝决定,再次踏上崎岖的崆峒山路。

【画面】《崆峒问道图》。

【解说】这是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一幅画卷《崆峒问道图》。几千年来,崆峒问道已经成为中国艺术家们热衷的题材。

山林松涛之中,黄帝和广成子展开了第二次问答。

【旁白】“老师,您是得道的真人,我只想知道人的生命如何长久而丰富?”这次黄帝的关注视角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宏大的政治命题淡出了,所有的问题归结到一个,怎样把生活过好,让生命充满乐趣和内容。对于这个新视角,广成子给予了积极的回应。

【旁白】“你这个问题太好了,让我告诉你,得道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单纯、宁静,不被外物所扰,没有思想,没有思虑,不做过分的劳动,对于大千世界,充耳不闻,视而不见,要保守你的心灵,不被外界干扰,因为知道得越多,你的烦恼与苦痛也就越多。天地有它的法则,阴阳有它的规律,你放下自己,倾听自然,就能领悟生命的道。”

【同期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定家:崆峒问道以传说的方式就华夏始祖黄帝和先人对话,阐发了华夏民族,对生命和宇宙一种另类的认识。这是一种超乎寻常逻辑的认知方式。这种智慧可以说滋养了整个中华民族和整个人类的文明。

【画面】崆峒山空镜一组。

【解说】今天的崆峒山,有关黄帝问道的景点,俯拾皆是。人们真诚地相信,庄子记录的故事是真实发生的历史。对于他们来说,这个故事记录了始祖黄帝世界观的转向。从他开始,关注生命,倾听自然的基因,就植根在这个民族的心灵深处。而对于学者们来说,他们想知道,在传说和历史混杂不分的上古,究竟有没有这样一段对话,对此南怀瑾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

从八千年前的大地湾文化开始,崆峒地区一直在整个华夏文明圈中处于文化相对领先的位置,这里出土的大量上古文化遗存以及从伏羲女娲开始的一系列上古神话正是明证。而黄帝崆峒问道的传说,正折射了早期华夏族向西北部落学习先进文化的历史事实。

【同期声】崆峒学研究会副会长茹坚:这些东西都说明了在黄帝时期这块土地生产力和各个方面都是非常发达的。黄帝到这个地方来寻找的就是当时最先进的文化,最先进的生产力。

学者们进一步指出,泾水渭水流域的西北部落和中原地区的华夏族,在上古经历了漫长的融合和联姻,这奠定了华夏文明最早的格局和面貌。

【画面】崆峒山空镜头一组。

【解说】在中国民间,轩辕黄帝是道家思想的旗帜,而传说中的崆峒问道,让黄帝第一次从广成子口中领略到道家对于人生,对于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考。崆峒,这座西北一隅的山峦,由此被中国人冠以“道源圣地”的名号。

【画面】薛道长登山。

【解说】薛道长来自河北,出家以前他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营业主,生意正如火如荼时,他却选择来到崆峒出家为道。至今,他的亲朋道友依旧无从得知他当初为什么如此执著地舍弃了一切来到崆峒。每天,薛道长都会从山下登上崆峒山。漫长陡峭的天梯,直通道士们居住的皇城。

【画面】秦皇汉武碑刻。

【解说】自秦汉以来,黄帝问道的传说就在中国社会广为流传,秦始皇,汉武帝都曾效法黄帝寻仙,出巡崆峒;而随后历代道家在这里建立了大量庙观殿宇,明代修造道教建筑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潮。

【画面】崆峒山顶建筑群。

【解说】在险峻的山巅,这些历代道教修行者们建起的整片道观建筑群,让本已巍峨的崆峒又平添几分雄奇和壮美。

【画面】道长山顶打坐。

【解说】对于薛道长来说,在先祖问道的崆峒修行,无疑是一种特殊的荣幸。

每天,在崆峒之巅打坐静修,是薛道长和所有道友的日常功课。相传,道教的静修,正是起源于黄帝。

【画面】道长们吃斋饭镜头一组。

【解说】崆峒之巅的道人,每天的生活单调而安闲,今天的午餐是简朴的素菜汤面。四千年前的轩辕黄帝,开启了斋戒的先河,而他们始终如一地延续这一惯例,也正是为了像当年的黄帝一样,以朴素的饮食,维持生活和心态的安定。

遥远的问道,就这样,于无声处,铸造和打磨着修道者们的生活和思维。

【画面】薛道长擦拭玻璃。

【解说】今天,轮到薛道长值日打扫,这个昔日的成功男人,如今成了一名娴熟的劳作者。他早上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擦洗供奉于皇城中心的一件镇山之宝。

【画面】老子八十一化图。

【解说】《老子八十一化图》,是彩绘描金的连环壁画,描绘了老子出函谷之后的奇遇。图中描绘了老子住崆峒山修行的部分,固然无据可考,却体现了道家归宗崆峒的朴素心愿。

在华夏民族的文化中,广成子、黄帝、老子被认为是一脉相承的道家宗师,道教因此被称为黄老之术。老子李耳,在传说中的黄帝问道2000年后,也参与了一场中国思想史上著名的对话,对话的另一方是鲁国人孔子。对话的主题依旧是关于道。

坚信道不远人的孔子,认为道就是礼仪、伦理和德行,要通过推己及人,由个人、家庭推广至国家,这次,他和2000年前的黄帝一样,从现实社会角度提出了自己对于道的理解。

而如龙行在天的李耳,也正如崆峒之巅的广成子,给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回答。

【男声旁白】道不可见、不可听、不可言、不可传递。伦理,是天下公德,但不是至真的大道,仁义不过是人生短暂的追求。大道是没有形迹的,不可名状的。

由此,东方哲学的两大世界观体系——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开始分野。

如果说,儒家思想规范了人性,让每个人的品行操守时刻自省和自律;那道家思想就释放了人性,让每个人在返璞归真中解脱和超然。而正是这两大思想流派的相互作用与交融,共同构筑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和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画面】崆峒山的空镜头。

【解说】几千年前的思想碰撞已经远去,只有西极崆峒依然遗世独立,让后人去追忆那些伟大的灵魂和他们带给我们文化的基因。

【画面】薛道长山顶练拳、参拜。

【解说】每天黄昏,薛道长都喜欢在皇城边上的空地练一套自创的拳法,他就像这座山上的一个神秘人,没有人知道当初他为何舍弃拥有的一切,就像没有人明白为什么四千年前的一次对话就改变了黄帝的整个心灵。

【画面】薛道长山顶吹笛子。

【解说】这里是传说中那次对话发生的地方,清晨时分,薛道士喜欢来这儿练习笛子,道家相信,人可以通过笛子清幽的曲调和天地对话。

(笛子和山风互相呼应,无解说)

【画面】薛道长吹笛子,航拍。

【解说】对于薛道长来说,这就是他自己的问道。声声笛音是他的问,悠悠天籁是崆峒永恒的答。

新闻推荐

张自虎和他的春官诗

...

静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静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