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读”:是爱还是无奈?
“陪读”:是爱还是无奈?
□本报记者柳静霓/文杨昕/图
陪读寄托一家人的希望
8月26日早晨5点多,静宁县城关镇南关村594号院子里就传出叮叮当当的锅碗瓢盆声音,开始是一两家,渐渐地这种声音越来越密集,不大一会,大人的叫喊声,小孩的吵闹声便汇集成一片。
大约7点多,爷爷奶奶领着一两个、有的甚至领着两三个孙子;年轻的妈妈怀里抱着一个,领着一个,有的领着一大一小孩子往县实验小学和西城区幼儿园的方向走去。
他们是从农村来到县城陪孩子读书的家长,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孩子培养成才。
上学的孩子被送走后院子里逐渐恢复了安静。不大一会,院子里横七竖八挂满了刚洗出来的衣物,院子里的“陪读”家长开始进进出出了。
从原安乡来到这里租住的李文娥出去转了一会,手里便多了一节烟筒。她带着7岁的孙子和6岁的孙女租住在这里。孙子在县实验小学上一年级,孙女在西城区幼儿园上大班,儿媳在县里的纸箱厂上班,儿子去了重庆打工,家里的地由留守的老汉一个人种。
“电磁炉坏了,这下得生炉子做饭了。”李文娥对在同一个院里租住的文岁放说。
47岁的文岁放正为两个孙子的感冒烦恼呢,他们是5天前才从红寺乡丈子村来到这个院子的,文岁放和儿媳带着3岁半的孙女和一岁半的孙子租住在一楼一间十几个平方米房子里,为的是孙女在西城区幼儿园上学。
李文娥所在的原安乡和文岁放所在的红寺乡,尽管“撤点并校”工作谨慎推进,每个乡镇和行政村都保留了一所中学和小学,但是学校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离家有些远。“村上好多人都把娃娃送到城里上学,我们也不想让小孩长大后埋怨,再辛苦也要让孩子在城里上学。”李文娥对记者说。
陪读是一份沉重的爱
和丈夫一起在广州打工8年的张彩银今年春天结束了打工的生活,回到家乡陪伴女儿读书。此前一直由婆婆在城里陪着孩子上幼儿园。
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出租屋被张彩银收拾得干净整洁。“总感觉广州的教育不如静宁,为了女儿将来有个好前途,就放弃待遇还可以的工作,回来陪女儿上学。”张彩银说,因为婆婆不能辅导孩子功课,和孩子的思想交流也少,她觉得不能耽误孩子的教育,所以回来陪读。为了给女儿一个好的坏境,他们已经在离学校不远的一个小区花45万元买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每月的房贷像石头一样压在他们夫妻身上。
环境的变化、没有工作干的单调生活,张彩银都在尽力适应。每天早上快6点起床,给孩子做早餐、送孩子上学,回来之后收拾卫生、洗衣服,闲下来的时间就看书打发时间。实在闲得无聊的时候,张彩银也会出去试着找工作,但是对方一听要照顾一个上学的孩子,都不愿意要她。“30岁就过着80岁的生活。”张彩银无奈地说。
张靖远怀里揣着第二天去石家庄的车票到西城区幼儿园接儿子张帅。出租屋里留下媳妇杨娟和刚满月的女儿。张靖远在工程上干的是钢筋工,他说,由于近几年在外打工的许多工人都回到静宁陪孩子读书,现在这个工种已经不太容易找到工作了,他们带着孩子来到城里读书,一年的生活开支需要二至三万元,为了孩子的教育,他只好让刚刚坐满月子的媳妇照顾两个孩子,他去石家庄找活干。
陪读不利于学生自立
不大的静宁县城,目前已形成几个规模不小的“陪读村”。据记者调查,“陪读家庭”除了大量分布在学校集中的县城外,在许多中心乡镇学校周边,也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些“陪读大军”,上至年逾古稀的爷爷、奶奶,下至而立之年的父亲、母亲。为了减少日常生活开支,一些农村老人和妇女,带着自家产的蔬菜和粮食来到县城,租一间房子住下来,给孩子做饭。
紧靠着县城的城关镇南关村就是一个典型的“陪读村”。据了解,南关村全村有3700多人,857户,80%的住户都对外租房,在南关村租住的外来人口已超过13000人,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学生和陪读的家长。近些年南关村租房生意火爆,几乎每家每户的院子里,都住满了学生和家长。
对于家长租房“陪读”,静宁县实验小学校长任兴琪不赞成,他认为农村家庭在城里租房陪读会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学生也会因为家长的事事包办、代替,自理能力下降,从而产生依赖心理。
一些陪读家长在收麦、果园里忙的时候会回家,还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城里上学,有的学生在家长不在的时候乘机上网吧、喝酒、打牌,养成一些不良习惯。“陪读”家长受经济条件限制,在城里租房无论几口人几乎都租一间,一张床吃饭的时候是饭桌,学生写作业的时候是书桌,到了晚上又是睡觉的地方,这样的环境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从事教育工作28年的静宁西城区幼儿园园长沙芳琴发现,一些原本一心培养孩子的家长进城后,男的打工挣钱,女的在出租屋里专门照顾孩子,在女方没有经济来源的情况下经济负担加重,家长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到增加家庭收入上,一心培养孩子的初衷就会淡化。爷爷奶奶陪读的情况更不好,他们自身知识欠缺,教育习惯差,不会妥善指导孩子,孩子也会受到一些不好的习惯的影响。
均衡教育资源是关键
“陪读”现象随之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城区校外寄宿生由于家长、房东和学校监管不到位,在安全、习惯养成、学习等方面存在不少弊端。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个别校外寄宿生抽烟喝酒,聚众斗殴,进出网吧、歌舞厅等场所,甚至违法乱纪,既不利于学生自身成长,又在社会上造成极坏影响。这些问题引起静宁县政府的高度重视。
针对城区校外寄宿生问题,8月21日,静宁县教育局下发了《关于督促城区中学校外寄宿生住校的通知》,《通知》规定,今年秋季学期开学后,凡在静宁一中、静宁二中、文萃中学和职教中心以及静宁三中、城关初中(阿阳实验学校从2015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就读,只有在城区有固定房(院)产同时又有法定固定监护人陪护的学生可以不在校内寄宿,其余所有学生一律要求在相关学校内部寄宿,坚决杜绝在校外寄宿。
“陪读”现象产生的根源是教育资源不均衡。一些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简陋,师资配置难以保证,学校管理相对弱化,教育质量长期徘徊不前。为了加快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静宁县教育局8月18日下发了《关于加快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加强对小规模学校的建设和管理,继续加大小规模学校的教育投入,保障农村小规模学校基本的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保障教师配备趋于合理,并通过多种途径为其提供较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开展联校走教,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结构、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探索构建具有静宁特色的小规模学校办学模式,从“保运转”向“小而强、小而优、小而特”发展。除此之外,还要强化教委管理职能,创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素质,改革家庭教育方法,让家长学到科学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掌握教育的艺术,转变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走出家教误区。
新闻推荐
...
静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静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