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泥腿子”农艺师 ——记静宁县果树果品研究所所长李建明

甘肃日报 2014-03-18 19:10 大字

“泥腿子”农艺师

——记静宁县果树果品研究所所长李建明

双联标兵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报记者 惠程华 通讯员 李娟淑 

一脸的憨厚,一口浓重的乡音,一身简朴的衣着,一裤腿的泥巴,打眼一看,李建明和普通农民没有多大的区别,若不是他口中蹦出的果树修剪栽培技术专业术语,很难把他与静宁县林业局果树果品研究所所长、高级农艺师联系在一起。

然而,正是这位果农口中的“泥腿子”农艺师,凭着自己的坚定和执著,在黄土地上扎根24年,用青春和汗水浇灌出了农民致富的“摇钱树”,赢得了广大果农的尊重和信任。

上世纪 80年代末,李建明从甘肃农业大学园艺系毕业后,回到家乡成了一名农业技术员。

那时,静宁果业刚刚起步,为了让家乡的父老乡亲依靠种植苹果脱贫致富,李建明暗下决心,要利用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在黄土地上为乡亲们栽下“致富果”。

从此,他忙在群众的地头,吃在群众的灶头,住在群众看护果园的草棚炕头。

李建明记得,有一次他在李店镇一块果园里现场示范讲解红富士苹果早果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果农们冒着刺骨的寒风赶来听课,把他和同事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让李建明既高兴又感动。

“讲课结束时,大伙却依然问这问那,久久不愿离去。”李建明说,“就在那一刹那,我真切感受到大伙致富的愿望是多么的迫切,我的任务是多么的艰巨。”

从那以后李建明更加勤勉,平均每年有200多天奔走在全县各个果园里,手把手指导果农剪树、施肥,防病灭虫。果农们都说,李建明的讲解“听得懂,看得见,很实用,见效快。”

24年间,李建明的足迹踏遍了全县24个乡镇,累计培训果农36万人次。在12个果园大乡60个果园重点村,与5100户果农建立了技术协作关系和果园档案,建立示范园1.2万亩。示范园平均亩收入达1.2万元以上,示范户年平均收入达4.5万元,果园大户最高年收入达26万元。

由于成绩突出,李建明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甘肃省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平凉市十佳科技人才”等荣誉称号,还被省林业厅聘为“甘肃省林果专家”。

2012年初,全省双联行动正式展开,当静宁县李店镇阴坡咀村的贫困户郭跟太和郭跟勤听说联系帮扶他们的干部是“大名鼎鼎”的农艺师李建明时,高兴得几乎跳起来。

郭跟太和郭跟勤在果树管理方面欠缺经验,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郭跟太家有5亩果园,挂果3亩,但总卖不上好价钱。郭跟勤家仅有的两亩挂果园也因为管理滞后,优果率不高。

李建明来到阴坡咀村后,认真了解帮扶户的实际困难,帮助郭跟太和郭跟勤两家制订果树管理计划,为他们送去肥料、果树修剪工具,并手把手指导果农开展果园精细化管理。

去年,郭跟太的3亩挂果果园,通过实行标准化管理,生产出优质苹果6000多公斤,收入4.32万元。郭跟勤家的两亩果园也收入2万多元。

在阴坡咀村,李建明还积极帮助其他果农开展幼园管理培训,给大家免费发放自己编写的果园管理技术手册,并逐家逐户进行技术指导,提高村民管理幼树果园的水平。两年来,在他的努力下,全村果园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群众收入普遍提高30%以上。

李建明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让果农活得幸福,活出尊严是我最大的愿望和追求。”近日,李建明被授予全省双联行动“标兵奖”。

新闻推荐

静宁苹果广交会上受青睐

静宁苹果广交会上受青睐在今年的第117届广交会上,甘肃交易团展位上的“静宁苹果”大放异彩,吸引了众多参展者驻足询问和品尝。从广交会成交情况来看,“有机、特色”农产品更加热销。参加广交会归来...

静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静宁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