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5年不用动剪刀!”

平凉日报 2014-03-21 19:24 大字

□本报记者王雄雄

这个果农不简单!

30多年来,他不间断的自掏腰包前往陕西、山东、河南等国内苹果主要产区参观学习,“车轮子”上的钱可没少花。

30多年来,他坚持订阅各类报纸期刊:《烟台果树》、《西北园艺》、《现代农药》、《北方园艺》、《中国果业信息》、《果树之友》、《山西果树》、《甘肃农民报》……,“书本子”上的钱更没少花。

他走南闯北推广家乡的优质苹果,最终,他种植的“SOD”苹果被人民大会堂和钓鱼台国宾馆订购。

现在,他又刻苦钻研,着力培育“有力长果、无力生条”的小冠树形,为改变家乡果树普遍郁闭、树冠高大现状努力趟出新路子。

他,就是静宁县仁大乡南门村69岁的农民李恒义——一位热爱果树管理,活到老学到老的果把式。

李恒义说,他现在培育的这种果树属于“主干形”,但侧枝又比国内标准的主干形要长一些。“2亩多果树栽上有3年时间了,至今没有疏过枝,准备5年内不动剪刀!”李恒义告诉记者。这些年去各地参观学习,再对比自家果园,他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家乡的果树大多树形高大、果园郁闭,幼树由于管理不及时,方法不到位,导致枝干比例失调。“好不容易长出的枝条时间不长又被剪掉了,真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针对发现的这些问题,李恒义拿出比年轻人还狂热的学习劲头,翻阅订来的各种资料,借鉴外地果园管理模式,总结出了“苹果幼树栽植过三关”的方法,并在自家园子里进行试验。“这三关就是:一过成活率关;二过快长树关;三过早结果关。”李恒义说。其中快长树关的关键就是多留枝。“枝条多果树的叶片就多,光合作用就越强,就更利于促进树根生长,树自然就长得快。”

眼见为实。老李领着记者来到他正在搞实验的那两亩果园中。放眼望去,一棵棵果树中心干长得又粗又长,很是健壮。10多个1米多长的侧枝全都被拉成了90度,螺旋式地伸向四面八方。侧枝中间的一些小枝条尽管很密,但也被保留了下来,并被拉成了110至130度。老李说,不动剪刀并不等于不进行管理,这管理的核心就是把保留下来的小枝条拉成负角度(110至130度甚至更大),等第6年挂果后再逐年疏剪,这样既增加了果树产量,又省时省工不少。

采访中记者得知,老李的这种“5年不动剪”的思路和果树栽培技术引起了国内一些专家的极大关注。2013年3月份,被果农们称为“金剪刀”的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汪景彦专门参观了他的这两亩实验园并拍了照片,还把老李的观点认真做了记录。

李恒义告诉记者,去年,儿子李建平在崆峒区承包了200亩土地种植苹果,他全程技术指导。“栽植的果树全部采用‘主干形\’,也是‘五年不动剪\’。第6年大挂果后,按每个侧枝产10斤优质红富士苹果计算,每棵树20个侧枝可以生产苹果200斤,一亩就能产8000斤(每亩40棵树左右),每斤3元出售,一亩果就有2.4万元毛收入。”老李给我们算了一笔账,话里话外充满了致富的信心和喜悦。

新闻推荐

静宁县:司法援助简化办事程序

...

静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静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