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巾帼巧手创收忙
本报泾川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刘雪艳 温改琴)近日,走进泾川县博源民俗刺绣文化扶贫车间,一群妇女有说有笑,只见她们飞针走线,有的在缝制虎枕,有的在缝制鞋垫,有的在缝制香包……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今年46岁的谢爱娃是泾川县玉都镇贾洼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之前由于身处山区,为了照顾家里,谢爱娃只能在家里种点地,日子过得很艰难。2019年,依靠党和国家易地搬迁的好政策,搬入了玉都镇移民新村,生活条件好了,但收入来源还是个问题。为了让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泾川县、乡妇联主动作为,创新打造了“妇联组织引导、优秀企业家示范带动、贫困妇女积极参与”的巾帼扶贫车间,就这样,谢爱娃成了博源民俗刺绣文化巾帼扶贫车间的一名员工。
“现在有了巾帼扶贫车间,家里的基本生活开支不愁了,只要自己勤快,还能挣得更多,打工顾家两不误,咱慢慢地就可以脱贫了 !”谢爱娃一边缝制鞋垫,一边乐呵呵地说。
据了解,该巾帼扶贫车间主要以加工生产虎枕、方枕、圆枕、拖鞋、香包、鞋垫等纯手工绣品为主,车间于2020年5月运营以来,已吸纳妇女劳动力81人,其中贫困户妇女劳动力45人,预计车间年生产各类产品3万件,年实现销售收入100多万元,带动群众增收40多万元,帮助更多农户实现就近就地就业。
新闻推荐
张颖古典诗词里,陇水断人肠,牛羊归来,明月塞草,行人夜吹笛。陇所代表的北方,苍凉雄阔,若以古人诗品陇上味儿,多是千觞一醉的豪情...
泾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泾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