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巷不大 小巷不小
大学习巷街口古朴庄严的牌楼。
■记者杨旭文/图
在西安,说起大、小学习巷,怕是无人不知。从钟楼顺着西大街溜达上十来分钟,看到街北一座古朴庄严的牌楼,便到了大学习巷。大学习巷呈南北走向,南至西大街,北至庙后街,全长不超过五百米;小学习巷则在大学习巷以西,大麦市街以东,是若干条小巷的总称。
“以前统称‘学习巷\’,后来为了好区分才有了大小之分。”说起不少人对大、小学习巷的误解,75岁的学习巷社区老住户马时庆连连摆手,“大学习巷不大,小学习巷可不小,是按街道宽窄分着叫的。”
“学习巷”是千年古街,砖瓦间散发着自盛唐而来的文化融合气质。据《唐史》和《唐长安城区街坊全图》记载,“学习巷”位于唐皇城内,处在大唐礼部主客司衙署(外交管理机构)和鸿胪寺(外交礼仪机构)之间。当时,这里是西域各国外交使节的驿馆驻地和对外文化交流的高端平台,因在此设置了培训外国使节习用汉儒文化的学馆,周边街坊内不同文明、多种文化相互交流蔚然成风,便有了“学习巷”之称。
有关得名,坊间还有其他的说法。相传,唐时,郭子仪从甘肃泾川返归长安之时,有西域各部将官等随从班师回京,他们在长安生活期间,学习唐朝的一切法令、制度和文化礼仪,为中华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交流奠定了基础,所以该坊被称为“学习巷”。
盛唐的开放包容为“学习巷”夯实了深厚的文化积淀,而宋、元、明时代社会的进步让无数璀璨的艺术光辉笼罩在此地,丰富的文化精神也已融入到这条谦逊质朴的古街里。
《西安地名故事》中记录,宋代宫廷画师、艺术大家米芾在此留下墨宝;元代中统四年,咸阳王赛典赤与元平章政事伯颜先后在此建寺立学;明代文化大家董其昌也曾数次造访“学习巷”,留下文墨佳句……
时光越过千年,“学习巷”早已变了模样,昔日辉煌逐渐逝去,但保存完整的阡陌巷道和古老寺院依然在岁月长河中,定格了历史“遗风”。
作为回坊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习巷,如今是一条弥漫着浓浓伊斯兰文化的商业街。然而,除了美食,游客们往往也会被巷子中段一座古朴的清真寺所吸引。这座闻名遐迩、历史悠久的伊斯兰教寺院始建于公元705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寺院面积7000平方米,由大照壁、石牌坊、三间厅、省心阁、南北厢房、碑亭、石门、月台和礼拜殿组成,殿上琉璃碧瓦,花纹雕于石阶,寺貌巍峨壮丽,布局有序。
属于居民区的小学习巷远不如大学习巷热闹,常能见着老人们坐在荫凉处拉着家常,小商店门口睡梦中的小猫把四肢伸了又伸,每走三两步就能看到墙上贴着文明宣传语……这里的清闲舒心绘出了另一种不急不缓的岁月静好。
小学习巷由一条与大学习巷平行的南北走向的主巷,和两条连通大学习巷与大麦市街的东西方向的狭窄支巷组成。主巷的入口在与庙后街的交会处,门洞式的入口不加注意便极有可能错过。
“近两年,来回坊的游客越来越多,小学习巷里也慢慢有了一些餐饮、民宿之类的店铺,人也比以前多了一些,尤其是夜市。”马时庆告诉记者。
“别看现在的日子过得特别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小学习巷的路可不好走,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74岁的老奶奶王玉琦回忆着,后来小学习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街道改成水泥地,雨停路就干。
采访结束,顺着小学习巷窄窄的巷子,记者来到了大学习巷和小学习巷交会的路口。抬头望望,一眼热热闹闹,人来人往,文明碰撞;一眼曲折小巷,平凡生活,静谧悠然……(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马时庆”为化名)
新闻推荐
7月4日,第二十五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式暨丝绸之路合作发展高端论坛在兰州举行。泾川县上领导吕鹏举、王廷佐...
泾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泾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